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赛艇被认为是力量耐力型项目。在2000米的的比赛距离中,运动员需要在5-8min内完成200-240次的划桨。为了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200-240次划桨的能力,国内外部分教练员采用卧拉240次的力量耐力训练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能否真正有助于全程200-240次划桨能力的提高,有待于首先认识这种训练方法的能量代谢特征。本文旨在探究卧拉240次卧拉练习的能量代谢特征,以期为赛艇力量耐力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某省10名健康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20.7±2.8yrs,192.5±4.3cm,96.16±8.5kg,训练年限4.6±3.0yrs)自愿参加1次卧拉最大力量测试和1次240次卧拉测试(40%RM,尽可能快的完成)。运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K4b2,Cosmed,Italy)对力量耐力测试过程的呼吸气体进行测量,运用血乳酸仪(Biosen S_Line EKF Diagnostic,Germany)对测试前后采取的耳血进行血乳酸分析。运用基于运动中累积摄氧量和血乳酸,以及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快速部分的方法进行能量供应量的计算。所有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呈现。研究结果: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为95.1±14.8kg。运动员完成240次卧拉的时间为9.0±1.0min,平均心率为168.5±10.5bpm,最大摄氧量为2.8±0.41/min(29.0±3.2ml/min/kg),运动后最大血乳酸值为8.4±1.3mM。240次卧拉过程中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供能的量以及供能比例分别为33±15kJ(7.1±2.4%)、43±9kJ(9.6±2.3%)和377±58kJ(83.4±3.0%)。研究结论:240次卧拉是以有氧供能为主。鉴于赛艇比赛的有氧供能比为~80%,且结合文献报道的赛艇运动员全年水上训练量中>90%属于低强度有氧训练的事实,不建议赛艇运动员采用240次卧拉练习(有氧供能比~80%)来提高赛艇运动员比赛中的拉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