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研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mscuos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研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方法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入住我院治疗区的10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进行测评,以100例生活在我院养老区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结果 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两个维度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脑血管病发病次数越多,预后越差,生活质量越低。结论 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差,应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常需进行社会和心理的干预。
其他文献
通过查阅和整理近年来有关半夏现代炮制的文献,对其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工艺和机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浙江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的环境形成了浙产中药材品种繁多、质优量大的优势,也形成了栽培中药材的习惯。浙产药材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浙八味"——浙贝母、白术、白芍、麦冬、玄参、菊花、郁金和延胡索。关于浙八味的文史记载有很多且较详尽,而在浙八味的记载之中,又以白术居多。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相对概括地讲述了浙八味的名称来源、生长环境、历史记载等相关研究内容,并以白术为例进行系统介绍,以
主要内容一、中药发酵饮片概况1.中药发酵类饮片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公元219年 《金匮要略》的薯蓣丸方中始见有曲.公元218-341年 《肘后备急方》中始载淡豆豉.公元541-643年 唐代 《药性论》神曲1114年 宋代 《小儿药证直诀》中见半夏和生姜制备半夏曲,1265年《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中始见红曲.1765年 清 《本草纲日拾遗》中出现建曲.
会议
内容提纲麸炒苍术炮制机理研究专属性评价指标研究研究意义麸炒药效改变,物质基础一定会改变.因此,饮片质量指标有明显差异.而中国药典对生、麸苍术描述除外观形状外,仅苍术含量有差异,不够全面.通过炮制机理研究,明确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专属性评价指标,体现炮制特色,补充、完善药典标准.
会议
比较桑螵蛸炮制前后总多糖和脂类的差异。硫酸苯酚法和减重法分别测定桑螵蛸生制品中多糖和总脂的含量,抗坏血酸-钼蓝光度法测定磷脂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对比。总多糖含量为生品>盐炒品>蒸品,总脂含量为蒸品>盐炒品>生品,磷脂含量生品>蒸品>盐炒品。桑螵蛸经过盐炒和蒸制后,总多糖和磷脂含量下降,总脂含量升高。
研究甘遂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差异,进一步阐明甘遂炮制减毒的原理.利用1H-NMR,HPLC对甘遂生品与不同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差异进行分析.在1H-NMR谱中,甘遂清炒品、醋炒品在δ3.50~δ4.00范围内的氢信号总面积与生品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在HPLC分析中,巨大戟萜酯类的乙酰化物、苯甲酰化物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具有环氧结构的成分含量有所降低.甘遂中二萜类成分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结构的转化及含量的
通过比较苍术麸炒前后对健康大鼠影响的差异,证明生苍术燥性明显而麸炒后燥性缓和的传统炮制观点。方法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以不同剂量的生、炒苍术、阿托品以及蒸馏水等,并用ELISA法测量不同组别大鼠给药后颌下腺水通道蛋白1 (AQP1)、水通道蛋白5(AQP5)含量,以及测定颌下腺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肠管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结果灌服生苍术提取液的大鼠与灌服麸炒苍术提取液的大鼠以及空白组大鼠的颌下
目的 探讨大脑半球间同伦区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变化与老年抑郁症(Late Onset Depression, LO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联性,寻找潜在的影响LOD疾病发展过程中认知损害的影像学指标.方法 入组31例LOD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所有被试均接受3.0T功能磁共振扫描并接受一般临床资料和神经心理学评估;分别计算两组受试者的大脑内镜像对称区体素
目的 首次探索中国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进行一项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筛选2014年8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入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诊断采用ICD-10诊断标准,病程≥10年.脑卒中诊断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内科学会和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联合讨论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依据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伴发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对照
目的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人群的抑郁症发病率约15%。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不典型,躯体不适主诉突出,且多伴有躯体疾病,认知损害多。并且,在脑影像研究中发现脑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认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交互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老年抑郁的网络间及网络内的认知模式的研究,对其脑网络之间功能交互的转变提供更多明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