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B)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旨在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别加入细胞因子,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前列腺素E(PGE)水平.结果细胞因子作用软骨细胞24小时,IL-1β、TNF-α促使MMP-3升高(P协同TNF-α促使MMP-3升高(P升高
【出 处】
: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旨在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别加入细胞因子,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细胞因子作用软骨细胞24小时,IL-1β、TNF-α促使MMP-3升高(P<0.05,P<0.001),TNF-α促使PGE2升高(p<0.01,p<0.001),TGF-β<,1>协同TNF-α促使MMP-3升高(P<0.01),协同IL-1β促使PGE<,2>升高(P<0.05).细胞因子作用软骨细胞24~48小时,IL-1β、TNF-α、TGF-β1均使MMP-3降低(P<0.05,P<0.01,P<0.001),1L-1β、TNF-α促使PGE歼升高(P<0.01,P<0.001),TGF-β<,1>有明显拮抗IL-1β,TNF-α作用,降低MMP-3,PGE<,2>水平(P<0.001).结论细胞因子对关节软骨细胞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对研究骨性关节炎发病机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提出必须重视建立脊柱的稳定性.方法: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再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结果:自1998年以来的18例患者中16例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1例后遗部分神经压迫症状,1例复发.优良率达到89.1﹪.结论:术前、术后的正规系统抗痨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和有效可靠的脊柱稳定性是保证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目的 总结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6例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病人的诊治及相关解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全愈,保全了肢体.结论①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较少,但不能忽视.②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恢复至关重要,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最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包括: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发生可能性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索将椎弓根螺钉系统(RF)和腰椎螺纹状植骨融合器(BAK)联合应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2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用单枚腰椎螺纹扶植骨融合器后斜向植入作椎间融合固定.结果:26例全部顾,平均26个月(8~50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20例术后腰腿痛完全消失,6例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2
近年来,随着高空作业坠落伤及交通伤的不断增加,胸腔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临床治疗以后路固定或前路固定作为选择.本文结合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9月72例胸腔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后路或前路手术的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 分析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结核和肿瘤共82例,观察分析与使用此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82例病例中有10例出现了5种共12次与使用此钢板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完全或部分进入椎间隙,钢板偏斜,单一螺钉部份退出,钢板螺钉部分拨出,颈椎牛理曲度变直或消失.其多数并发症与术中暴露不清
目的:探讨髋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及各期的治疗方案,尽可能挽救关节功能.方法:通过74例临床症状、体征、X线、化验检查和病理及治疗方法的分析比较,总结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和最佳治疗方案,介绍关节内注射抗痨药物对早期髋关节结核的治疗的优点.结果:74例中,成年组占74.67﹪,高于以往文献报道,值得注意.其中5例伴高热,2例在当地作切开引流,致转为混合感染.做关节融合的31例中,1例复发,而做单纯病灶清除
目的:评价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6例应用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跳跃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和CT.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36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水平位移比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0.487、0.154、28.3术后0.962、0.0、0.65、2.7.随诊0.951、0.0、4.5,可见无明显丧失.结论:T
1.目的:选择骨移植替代物.2.方法:抽取实验组家兔骨髓2ml于体外进行分离、诱导、增殖成骨细胞.并植于异体骨表面.将此复合移植物移植于兔尺骨缺损中.3.结果:伤口I期愈合,7周出现骨痂.11周形成桥梁骨闸,16周达到骨性愈后,对照组骨缺损被纤维组织填充.4.结论:此复合移植生物相容性好,有较强的骨诱导作用和骨传导作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临床及前期实验证实增骨Ⅰ、Ⅱ、Ⅲ号序贯疗法有明显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本文从超微结构进行了实验观察,探讨了增骨Ⅲ号促进骨形成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