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世界首例试管婴儿是Steptoe医生在自然周期条件下监测排卵,取得成熟卵子,体外受精成功的.要说当时监测卵泡发育的条件,取卵与受精过程不比现在方便与完善.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发生与胚胎发育,妊娠持续,分娩活胎的Louis Brown 1978年来到人类世界,也可算是幸运,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周期IVF-ET毕竟是难度大,经历了单个卵泡取卵失败、受精卵裂失败,无胚胎移植、成功率低.1980年,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的人类生殖学家Carl Woods and Alex Lopata首先应用克罗米芬刺激超排卵,获得相对较多的卵子以提高IVF-ET的成功率.1981年Georgeanna and Jones在Norfolk首次成功使用HMG促排卵,进一步改善了妊娠率.美中不足的是随着药物超生理的促排卵,多卵泡发育,雌激素迅速增加,提高了垂体敏感性,这见于在促排卵中联合应用克罗米芬和HMG,在卵泡尚未成熟时出现自发LH峰.在这些病例中,卵泡直径偏小,平均E2水平偏低,取卵率下降,胚胎的核碎裂比例增高,黄体期的黄体酮较低.高雄激素血症的病人不成熟的早发LH峰发生比率增高[1].解决早熟LH峰的问题,首先1984年Porter[2]在超排卵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agonist,GnRH-a) ,更好地控制早熟峰使临床周期取消率从20%降到2%,妊娠率相对地提高.人们对LH的认识有着偏见,似乎LH对卵泡发育弊大于利,高LH水平固然对卵泡发育不利,促排卵不强调需要LH可以完成卵泡发育[3],先有尿源性HMG纯化的FSH, 1997年再有重组FSH,并获得妊娠,出生婴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发现相当部分病人在降调后对促排卵药物低反应,卵泡发育缓慢,停滞,雌激素水平低下,卵子质量差,受精率低,流产率高.重新回顾LH对卵泡发育的作用,卵泡晚期添加LH对上述现象有改善.特别是对年龄大的妇女与低促性腺激素的患者,LH是必须的[4,5].基于添加的制剂、剂量与添加的时间实在是值得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