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日本、欧洲、GRAPES、河北MM5、天津雷达风场反演等同步资料,对2003年10月10日和2007年3月3-4日发生在环渤海地区两次高影响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尺度湿斜压系统的特定环流背景下,不同层而的温、湿场的“三支”气流辐合区恰好覆盖渤海大部地区,为后期灾害性天气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主要动力因子为中尺度850hpa的纬向型切变线及锋区配合下的NE向低空急流,其“双重效应”尤为突出,即把渤海低层水汽在“两高东低”的地形条件下输送到两部岸区,同时在锋区南压的过程中将动量下传增强海丽的气压梯度,维持海区大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07.3.4过程,低值系统切涡后正涡度加大,缓慢东移后影响东-东北部岸区,其中雨转雪是加重灾情主要因素;通过多家数值产品检验结果、同步雷达风场反演、岸基自动站等实况资料进一步分析,渤海敏感区主要特征为:数值模式降水预报偏低1-2个量级;西岸区降水前海区大于16 m·s-1偏东风维持时间大于12小时,950hpa以下渤海中心区域4个主导风向水汽输送对岸区强降水落区动态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相对不同岸区衍生的灾害性天气与雨转雪、海温、地形及天文大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