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发展质量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关系及约束效应分析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i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效率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不断受到诟病,城镇化正在向关注城镇化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方向转变。城市群是中国城镇化重要的空间组织方式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水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关键的生态环境要素,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尤其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城市群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制约了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为此,本文以兰西城市群为例,从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保障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对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了兰西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通过城市群发展质量与用水总量的三次函数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兰西城市群发展质量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规律;在此基础上测度了水资源对兰西城市群发展质量的约束强度,并提出了水资源约束下兰西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模式与对策。
其他文献
湛江硇洲岛经过了宋朝至近代的长期开发过程.宋元时期属开发的早期,以军事驻防为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足,在南宋二王驻跸之后有所改观;明清时期仍保留优越的军事战略地位,成为两朝抗击海盗的前沿阵地,同期经济和文化建设有长足发展,在迁界和复业等历史事件中与朝廷有复杂的互动;到了近代硇洲岛开发有所拓展,表现为修整道路和振兴教育等计划及实施;法国租借硇洲岛后由于其强烈的建设军港计划,硇洲岛的开发实际上有所停滞和
从杀虎口至归化城的茶道主要有三条,即官路驿道、茶房沟道和石匣沟道.在这些道路沿线分布有多处与茶道贸易有关的遗存.
本文总结了无锡市在对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提升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性和自觉性。对无锡现有的遗址遗存作了认真的梳理,研究把握它的基本特点。在城市更新与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以敬畏的态度看待历史文化遗产,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算好三笔账。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寻求文化事业与经济发展,以及民生致富契合。
会议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是连片特困区减贫与发展的关键,了解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制约-驱动因素和时空演变规律尤为重要.本文从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4个维度,构建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的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权重法对2006、2010和2014年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自我发展能力及其各维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 表明:①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总体偏低,发展不平衡;②
区域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支撑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区域发展的适宜性,测算和评价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该研究综合考虑区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基本含义和研究区的基本情况,构建了内蒙古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水平评级框架,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区域交通、水利及能源等相关数据,测算区域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水平指数,此基础上从网格和行政单元层面分析空间
结合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1999-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水平进行评定,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Theil系数探讨我国养老服务资源供给的空间特征,以及三大地带间和三大地带内的空间差异情况.结果 表明:①我国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水平的平均值较低且两极分化现象明显,高者极高,低者极低的空间分布严重影响了资源供给的均等化,对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深刻影响.②养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和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从生态视角提升我国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选用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quist指数法,探讨了京津冀地区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扩展的STIPRAT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讨了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从
采用工业结构转型相关指数方法,深入分析了2000-2014年徐州都市圈工业结构转型及其碳排放污染的时空特征.结果 表明:徐州都市圈仍以传统工业结构为主,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采矿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该圈主要工业行业,碳排放污染呈现出“西重东轻”的分布特征;徐州都市圈工业结构碳排放污染强度逐年降低,但环境污染压力依然较大.200
大通镇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长江南岸,处安庆、池州与铜陵的交界,历史上曾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经历了兴衰更替和地理环境的变迁,终以大通凭借其优越的水运地理位置、政府政策的支持、居民先进的经商理念等发展成为皖南地区商埠重镇,近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个部委《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的名单中.大通古镇历史悠久,最早时被称为“鹊头镇”,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曾在附近展开“鹊岸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