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台山长蛇山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意义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17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中生代早期,华南发育一套"南岭系列"花岗岩,其典型特征为:岩石类型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为主、不具标志矿物角闪石、堇青石和碱性暗色矿物、化学组分上呈渐变过渡,且常具有高分异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李献华等,2007).这类花岗岩在成因类型判别上存在很大争议,但普遍被认为形成于板内伸展的构造背景.目前,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华南内陆腹地.本次工作,在广东南部沿海也发现了一套类似"南岭系列"的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其他文献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伊盟隆起的东部,区内岩浆活动不发育,出露地层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中-下侏罗统延安组是该地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层位.研究区内的煤类主要为不粘煤及少量的长焰煤.本文通过单井相划分,古地理恢复,从垂向和平面两个方面分析了沉积环境对煤质的影响.
福建省经过50多年的煤田地质勘查,硕果累累,至2012年,垂深600m以浅的预测区,已基本勘查完毕,进入深部勘查(600m至1500m垂深)阶段,找煤和勘查的难度越来越大.多年的煤田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成果表明,福建省主要含煤层位二叠系童子岩组的沉积环境较稳定、聚煤规律较清楚,决定煤炭资源现今赋存状态的关键是成煤后期的改造作用.查明构造作用尤其是缓倾角断裂系统对含煤岩系的影响程度,是深部找煤和勘查的
滇东北的鲁甸县是我国乌蒙山连片扶贫区的贫困县之一,也是我国地质环境脆弱和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县之一,地质灾害严重制约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鲁甸县龙头山镇(27.1°N,103.3°E)发生Ms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108.84万人受灾.本文基于鲁甸县龙头山幅(G48E006006)地质灾害调查和对典型地质灾害点剖析研究,得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
位于云南东北部的鲁甸县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县之一,2014年前,县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其中滑坡158处;2014年"8.03"鲁甸Ms6.5地震后,县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671处,其中滑坡382处,崩塌244处,滑坡崩塌占地质灾总数93.3%,是鲁甸县主要的地质灾害.通过在区内开展1:5万标准分幅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龙头山镇图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与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地
飞云江流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常年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韩晖,2005),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等,例如2004年的第14号"云娜"台风在浙江乐清引发21处地质灾害,造成42人死亡、倒塌房屋288间(施素芬,2006;薛根元,2006);2005年"泰利"台风在浙江省引发20处地质灾害,导致17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0万元(陈光平,2011;娄伟平,2014);
班达坝址区岩浆岩按照侵位接触及结晶先后关系可划分为二期,第一期火山岩类和花岗岩类、第二期辉绿玢岩岩墙群和闪长岩岩脉.第一期岩浆作用形成于印支期,与古特提斯造山作用密切相关,而第二期岩浆作用则形成于燕山期,与中特提斯造山开启相关.火山岩类与花岗岩类的接触界限并非完全截然,而是涌动接触关系,这可以从驻地铁桥附近的岩石特征进行论证.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也属于中三叠世岩浆产物.
本文通过对木子店岩体主要岩性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原位Hf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并与邻区花岗岩类进行对比分析,期望能为大别山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类的成因提供进一步证据。
北京云蒙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燕山褶断带的中段.该地区先后发育了近E-W向弧形展布、上盘向SSW运动的四合堂剪切带和以NE向展布、向SE运动的大水峪剪切带为拆离断层的云蒙山变质核杂岩(e.g.Davis et al.,1996;Wanget al.2012,陈印等,2013,2014;Zhu et al.,2015).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演化特点,成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北部中生代构
成岩年龄大于128Ma和小于118Ma的花岗岩类数值分布集中,波动范围小,岩石源区物质成分变化较小,说明这两个时期大别造山带的地壳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在118-128Ma这个阶段,Hf同位素变化范围大,岩石源区物质成分发生变化,处于前两个阶段的过渡阶段,地壳结构处于过渡调整时期,说明大别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时间约为128Ma,比以往认为的时间更晚,118-128Ma可能代表了大别造山带伸
吉林永吉头道沟地区地处长春-延吉缝合带南侧,龙岗陆块北缘早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内,出露许多与头道沟岩组变质基-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沉积岩(鲁若飞,2010)相伴产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包括变质橄榄岩类、角闪辉长岩类、角闪石岩等,被早侏罗世花岗岩侵入,但其时代一直存疑.有学者认为这些镁铁-超镁铁质岩与头道沟岩组、呼兰岩群共同构成蛇绿混杂岩(刘长安等,1979;贾大成,1988;李长庚,1989;徐公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