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词汇,对话无从谈起。长期以来,词汇习得收获的关注甚少。好在近年来,许多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开始探寻通过阅读或听力来进行词汇的偶然习得。然而,该种词汇教学法对年幼的二语初学者来说并不合适,因为他们缺乏参与这些学习活动的必要词汇。此外,对于初学二语的儿童来说,学习词汇的发音-词义组合可能比掌握单词的词形-词义组合更为重要。基于词汇的偶然及有意习得,沉浸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本研究将一种以自动语音识别为基础的翻译软件运用到儿童二外词汇训练中,来辅助他们有意识地训练词汇发音,同时偶然地习得词汇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1)以自动语音识别为基础的翻译软件对儿童记忆汉语词汇发音及词义的影响效果2)对高水平和低水平汉语学习者来说,该技术的影响效果有无明显差异3)在将基于自动语音识别的翻译工具运用到二外词汇学习的课堂当中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澳洲一所小学的24名汉语初学者被邀请参与此次实验。该实验为期8天。在拟实验设计(quasi-experimental design)的指导下,学生被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每节词汇课之后,所有学生都将接受即时的和延迟的效果测试。描述性分析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Wilcoxon Test)被用来定量分析基于自动语音识别的翻译工具对于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效果。此外,在对学生的课堂观察和访谈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以了解学生的态度和在课堂运用该项技术的挑战。实验结果发现,基于自动语音识别的翻译工具对幼儿二语词汇习得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在延迟的效果测试中便不见踪迹。与此同时,该技术对于低水平二外学习者来说,提升效果更显著。并且,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该项技术而非参与寻常的课堂游戏。然而,该技术并非完美无瑕。本文还分析、讨论了它在课堂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