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04-2006.03,采用连续观察法、甲醛和Smiths液固定标本、显微观察和摄影、绘图、目测微尺测量等技术和方法,对万州水产研究所提供的岩原鲤三批人工繁殖的胚胎、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另外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对其原始器官分化,在显微水平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成熟卵圆形,卵径1.5~1.8mm,淡黄色、透明、沉性、具强粘性。卵膜遇水膨胀后,最大外膜径达0.8~1.0mm。受精卵在17.4~23℃水温下,历时约90.34-118h开始出膜,积温66.9-92.58d℃,发育的下限温度为12.35℃,发育所需的理论有效积温为665.2hr℃。受精率90%以上,孵化率87.9%,畸形率达10%。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准备卵裂、卵裂及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孵化7个阶段,每个阶段又依据形态特征的变化划分为若干时期,共计37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6.4±0.1)mm;卵黄囊梨形;肌节44-46对;心率80次/min,血液循环明显,血液红色;头部已脱离卵黄囊,鳃盖骨雏形,鳃弧5条;活动能力弱,沉于水底。与本亚科其它鱼类的发育比较,具有种的特征,另有下列几个特点:初孵仔鱼高度发育;出现“宕延孵出”现象,出膜期持续约28小时;肌肉效应期出现较早。另外,在缺氧等不良环境条件下,可导致胚胎提前出膜,其仔鱼畸形率达50%以上。 在水温21℃-27℃下,岩原鲤从出膜仔鱼至幼鱼历时82天。根据其胚后发育的形态、生态特征分为4个阶段: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早期稚鱼、晚期稚鱼。每个阶段又依据形态特征的变化划分为若干时期,共计20个时期,整个胚后发育总积温1940.25d℃。用计算机选出出膜后1-92日龄304尾仔、稚、幼岩原鲤各生长参数(全长、体长、体重、日龄等)的相关公式及最适的生长方程:体长与日龄:1=0.388T+6.4945,R~2-0.9869,r=0.9934;全长与日龄:L=0.5506T+6.9603,R2=0.987,r=0.9934;体长与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