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有来自亲人、朋友、同学等对自己的伤害、误会、欺骗和背叛,严重的也会有他人的诬陷、口角、争执、意外伤害等,这些都会使我们感到极大的气愤、不满、抱怨、悔恨、失落、恐慌、紧张和焦虑;并由此而衍生出猜疑、冷漠、警惕、误解、冲突、憎恨和报复,严重的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质疑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社会的公平和友善。众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压力与困境,面对挑战和改变,初中生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行为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将会影响其健康成长。特别是人际关系冲突而产生的报复心理甚至恶性暴力事件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宽恕的研究正是让人们去积极、乐观、正确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幸福、积极、健康地生活。宽恕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学者的广泛讨论,但是在国内还处于初步阶段。大量研究都表明宽恕与自尊、宽恕与社会支持、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宽恕能让个体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与行为,从而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国内外对宽恕的研究比较多,但对自尊、宽恕与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并且在已有研究中对农村初中生进行研究的比较少。在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的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关注农村初中生的宽恕情况,有助于促进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本研究以农村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用Heardland宽恕量表测量农村初中生宽恕心理的基本状况,借助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较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宽恕心理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本研究殷实了宽恕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证支持和理论补充,同时引导学校教育关注农村初中生的宽恕问题,通过提高自尊和社会支持水平来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宽恕水平。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村初中生自尊、宽恕、社会支持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例如:农村初中生的自尊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性别因素上女生的自尊总分略高于男生的自尊总分;年级因素上呈现初一与初三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初一与初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宽恕的平均数上呈现农村初二学生得分最高,初三学生次之,初一学生得分最低。农村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在不同的年级、性别存在显著差异。客观支持方面:在年级、性别呈显著差异;主观支持方面:在人口学变量统计不存在差异;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年级因素上,初三在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上的均值明显高于初一和初二,初三对初一、初二有显著差异;且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以及三个维度中,女性均值均明显高于男性。2、农村初中生自尊、宽恕、社会支持的各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自尊对宽恕总体水平、宽恕他人、宽恕自己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自尊水平越高,宽恕程度就越高;社会支持对宽恕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社会支持的支持利用度和客观支持两个维度对宽恕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即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越多,越有利于宽恕水平的提高。即通过个体的自尊可以有效对个体的社会支持进行预测,同时也能对个体的宽恕进行预测。3、农村初中生自尊对宽恕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社会支持在自尊与宽恕的关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通过中介效应检验与AMO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发现,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成立。自尊、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均对宽恕的宽恕他人、宽恕自我有影响,而自尊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也有影响。因此,在作为自尊与宽恕关系的中介变量情况下,社会支持起到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