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卫生需求也得到了极大释放。然而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同时还存在诸如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诟病。尽管医疗体系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强化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希望引导居民患病后选择社区医疗机构就诊,但居民的就医选择行为并没有因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推进而发生明显改变,相反,大医院在医疗市场的领先优势日益凸显,诊疗人次占比也逐年飙升,“看病难”问题愈发严重。[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试图通过梳理分级诊疗政策推行现状,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同时旨在利用Best-Worst Scaling测量法,研究上海市居民对于医疗机构的选择行为,精确识别影响该行为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为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提供对策建议,满足居民的切实医疗需求,改善居民的就医行为,使居民自愿遵守政策规范下的逐级就医秩序。[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居民就医机构选择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并结合上海市居民就医现状,设计适合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再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调查问卷基于Best-Worst Scaling测量法设计得到。调查数据来源于2017年7月对260位上海市居民的抽样调查。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BWS分析以及条件logit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上海市居民对医疗机构的选择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意愿以及影响就医机构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上海市居民选择三级医疗机构的比例依旧远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存在过度医疗需求;从个体特征分析,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家庭收入状况、参保类型、健康状况会对居民的就医机构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关于医疗机构特征的选择倾向,居民最关注的是专科医生、检查与治疗手段等与医疗质量相关的特征,同时,相比于距离远和医疗费用高,人们更加不能接受检查治疗手段和药品种类少。针对目前医疗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居民的医疗需求和选择倾向,提出了几点建议:1.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定位;2.提升居民对全科医生的信任度;3.放开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药品限制;4.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优势发展;5.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