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品系)哈育189、富尔943、德美亚3号、龙育828、垦科玉41、垦科玉42、垦玉8为试材,设置4个密度梯度,分别是60000株/公顷、70000株/公顷、80000株/公顷和90000株/公顷,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各玉米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基部第三节间长则呈不断增加趋势,而基部茎粗则表现不断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密度与茎粗、基部第三节间长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呈先升高后下降,在80000株/公顷时达到最大值;且各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从拔节期开始随密度的增加差异越来越明显,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不同密度处理不同玉米品种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随着生育期进程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7个玉米品种在60000株/公顷-80000株/公顷密度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进一步加大时,干物质积累量变化幅度变小,甚至出现下降趋势。丰垦139、先达209在高密度条件下,其干物质积累量与<80000株/公顷条件相比,差异并不明显。2、种植密度对玉米倒伏性状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第3、4、5、6节的茎秆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品种间略有差异。其中龙育828、德美亚3号和哈育189茎秆强度在60000株/公顷时最高;垦科玉42和垦玉8在密度由80000株/公顷增加到90000株/公顷时,茎秆强度变化显著。7个玉米品种的倒伏率和倒折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高密度条件下,龙育828和哈育189倒折最严重。3、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有明显的影响。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光合特性影响较大,叶绿素含量随着密度压力的增加而下降,且随着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呈S型变化趋势,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这与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品种群体内的光能截获率均表现为上层光能截获率>中层光能截获率>下层光能截获率,在高密度处理下,上层光能截获率均高于50%以上。可见,高密度条件下,主要通过调控上部叶片的光合能力来补偿下部叶片由于相互遮挡造成的能量损失,从而保障干物质积累量,最终作用于玉米产量的形成。4、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有明显的影响。德美亚3号、垦玉8随着密度的加大其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均在80000株/公顷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当密度进一步增加时,产量开始降低。与其他玉米品种相比,这两个玉米品种在高密度条件下产量下降幅度较小。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穂粒数、百粒重等性状受密度条件影响较大,穂部性状如穂长、穂粗、行粒数等性状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在70000株/公顷、80000株/公顷密度处理下,德美亚3号、富尔943、垦玉8和垦科玉41在产量、干物质积累、光合能力等方面均表现良好;而在90000株/公顷下,各玉米品种产量下降迅速、光合性能、抗倒伏能力均降低,不适合在该密度条件下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