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论是哲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知识的本质,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各种学科的知识的共性和特殊性问题。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多关注的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知道的?”。不同的学科所采用的途径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根据具体学科以及建构知识的目的不同而有差异。知识论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这些方法,并试图确定是哪些因素使得这些方法成为有效的获取知识的工具。学习知识论的学生需要努力全面了解知识的本质,从多个视角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认识方法,了解知识是如何构建的。目前,国内外对知识论融入具体学科领域意识较为薄弱,教师与学生对于知识论了解较少。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通过阅读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文献,在充分学习、了解知识论相关理论、学习知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知识论、认识方法,国际文凭课程做出概念界定。阅读知识论相关著作及国际文凭课程中知识论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材分析的模型和工具,建立分析指标体系,确立教材分析的样本和相关的栏目。通过对教材的内容分析,试图对国际文凭预科课程(下称IBDP课程)化学教材中的知识论栏目及化学知识进行剖析。建议在中国境内化学教材中渗透关于知识论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探究知识的本质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途径,激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促进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对知识进行整体思考。经过研究笔者得到以下结论:1.IB知识论主要研究知识的本质与认识方法。根据认知科学研究,认知因素是构成认识活动的主要成分,能使客体刺激向主体内部转换、物质存在向意识事实转化。认识主体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与注意等。这些认知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反映者。除了被动学习知识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意义与效率的学习方式是建立一套概念化的工具运用于学科学习。不仅仅是化学学科领域,也可以推广到不同的学科领域。2.渗透入IBDP化学教材中的认识方法有侧重点。IBDP化学教材内容分析表明,推理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最多,分布范围最广。语言和感知这两种认识方法在微观化学如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章节中出现频率较多。想象、直觉相对来说出现次数较少。但每次出现都非常有启发意义,不同背景知识的积累及文化的影响对于科学思维方式及认识方法加强有深远影响。3.对知识论栏目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对知识本身进一步了解。通过对IBDP化学教材知识论栏目的分析,教师能够宏观感受IBDP化学知识结构脉络,感受知识论融入化学知识点不同比重与方式。通过对整本书及不同章节中八种认识方法出现频次的归类,认识到不同知识点对应不同认识方法类型,思考不同知识点产生与发展的不同模式。这有助于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知识本身,有意识加入方法与过程的引导。IBDP教材知识论栏目内容分析为知识论更好地融入课堂做了充分的准备与基础工作。本论文的局限在于没有进一步对知识论融入IBDP化学教学提出具体策略,与境内教材进一步做知识论方面比对。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