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矩阵控制和模型在线辨识的微电网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clou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岛微电网系统中,频率和电压的动静态性能是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各种未知模型的商业变流器的接入、供电及负荷设备的频繁投切以及网络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微电网系统模型具有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的特点。针对传统PI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策略存在的模型适应性较差、基于参数化预测模型的模型预测二次调节控制策略存在的系统机理建模复杂、在线更新困难、定阶非机理建模难以适应全工况建模需求以及参数化预测模型求解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和模型在线辨识的微电网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首先,通过对微电网电压频率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阐明了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综述了微电网电压频率控制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微电网常用的一次、二次调节策略,并对微电网的机理建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PI控制的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策略模型适应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在线自适应非机理建模方法的微电网二次电压频率控制策略的思路。(2)基于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与赤池信息量准则,提出了微电网自适应在线功频特性非机理模型辨识方法,实现了微电网功频外特性模型的精准定阶和准确辨识。在微电网非机理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在微电网有功和无功功率解耦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模型在线辨识的二次频率控制策略,通过滚动优化控制快速恢复系统频率。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所提出的外特性建模方法和二次频率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考虑中低压微电网阻感比较高引起的有功无功耦合现象,采用对模型先验知识需求少、计算数值鲁棒性强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对微电网的有功/无功与电压/频率耦合模型进行辨识,将得到的微电网外特性状态空间模型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微电网的自适应在线有功/无功与电压/频率耦合模型辨识和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二次电压频率调节策略,确保在各种微电网中都能够取得良好的电压频率调节效果。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所提出的外特性建模方法和二次调节策略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电动汽车、移动数码设备以及大型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优异的应用前景推动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也从循环稳定性、容量与安全性等方面对锂离子电池提出更高的要求。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直接参与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但是阻隔了电池正负极的接触,同时也能够传导锂离子。因此,隔膜的材料选择与结构组成对电池的电化学与安全性能有着深刻的影响。目前
在本文中,为了钝化MAPbI3薄膜中的晶界(GBs)以及钙钛矿层与空穴传输层(HTL)界面缺陷态,减少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我们分别在钙钛矿层前驱液添加聚己内酯(PCL)和在Spiro-OMe TAD基HTL前驱液中添加无水乙腈(ACN)。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对钙钛矿薄膜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结合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性能以及稳定性测试,再结合
最近十年内,锂离子电池有了显著的发展,且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然而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锂资源匮乏的问题也日趋严重。钠离子电池由于其与锂离子电池相类似的工作原理以及丰富的地壳储量等优点被人们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之一。同时,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人们用钠金属负极代替商业化的硬碳负极。然而,钠金属的强还原性会导致金属负极界面不够稳定,通过电解液体系的优化
伴随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用电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电力系统负荷侧的需求弹性和可调度能力不断彰显。在此背景下,配电系统格局及架构发生了改变,主动配电系统也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如何应对主动配电系统用电方式多样化为电网带来的随机不确定性,以及如何挖掘弹性环境下用电主体参与电网调度带来的潜在效益,成为主动配电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为此,论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对主动配电系统调度管理模式和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高的放电电压,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可快速充放电和高的安全性等优点。锂离子电池性能主要由负极材料决定,研究具有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研究热点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易于修饰等特点;二维MOF纳米材料可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且可有效缩短其作为电极材料的离子扩散路径,因此二维MOF纳米材料成为热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
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以及无记忆效应等,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电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合理设计和合成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至关重要。二氧化钛(Ti O2)价格低廉、安全性高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较小的体积变化(<4%)被认为是极具有发展前景的负极材料。但是Ti O2材料自身较低的锂离子迁移率和电子电导率等本征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本论文以Ti
储能技术在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战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重点扶植对象之一的全钒液流电池,以其寿命长,容量大、安全可靠、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系统中,而与功率型储能进行组合后的混合储能系统,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巨大能量和快速响应的双重需求,因此对其展
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风力并网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电子并网接口系统日趋于高比例化,电网逐渐呈现极弱网的特性。极弱电网下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主要取决于风机变流器的稳定控制,在极弱电网下,变流器与极弱网的交互作用严重威胁到系统的稳定运行,并限制了功率传输大小,是导致系统失稳的主要原因。本文以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中的风机变流器在极弱网(SCR=1.5)下的稳定运行控制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本文
随着负荷侧大规模储能、柔性负荷及主动配电网等技术与装置的发展与建设,未来电力系统负荷侧的特性势必发生很大变化,其需求弹性和可调度能力必然不断彰显。另一方面,深度调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源侧主体的可调度能力与范围亦将进一步增加,电源侧的调度弹性将逐渐突出。鉴于以上两点,源荷双侧弹性资源的广泛分布是未来电网的关键特征,充分挖掘与利用源荷双侧的弹性潜力,有机动态协调供需关系,是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提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在保护大气环境和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钒钛体系的催化剂低温脱硝效率低且含有毒物质钒,因此,寻找具有优异低温SCR活性的催化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以锰氧化物为主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钴锰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不同Co/Mn比、不同煅烧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对其催化活性差异的原因作出初步探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