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432美元①,进入了由中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的关键时期。历史经验表明,二战以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这一时期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长期停滞,政治与社会发展不稳定;少部分国家和地区顺利完成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从而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比较二者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在经济发展速度、贫富差距程度、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据此分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过于依赖国际产业转移、忽视技术创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战后,全球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日本、德国等通过承接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战后经济快速起飞;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主要是日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和地区转移,促使“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形成了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东盟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雁行模式”,东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带动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中等收入国家提供了要素与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然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有其局限性。过度依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会导致中等收入国家的主导产业长期停留在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领域,弱化了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并造成中等收入国家问贸易结构类似,商品同质化严重,贸易摩擦加剧。因此,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的建设。技术创新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技术创新是承接国际产业的推动力量,正是由于新技术的产生才促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发生,技术创新克服了产业转入国对产业转出国的技术依赖;另一方面,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为技术创新创造了条件,市场竞争的加剧刺激本国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中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创新发展阶段分为:技术引进、技术改进和自主创新,由技术依赖过渡到技术自立。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技术创新创造了持续的市场需求,为新产业的产生和旧有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技术创新引导资源的流动与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开拓新资源,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加速壮大新兴企业并淘汰落后企业,提高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技术创新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本国经济高速增长,从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承接国际产业过程中,正确处理国际产业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建设,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才能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顺利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