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台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北邻赛什腾山,新生界古近系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有路乐河组(E1+2),下干柴沟组下段(E31)、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三套地层。青海油田公司近年在平台地区古近系的油气勘探中获得了成功,其中平1井,平3井,平101井等预探井都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该区域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勘探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缺乏系统、完整的地质研究,难以满足目前在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需求。 本文从平台地区油气勘探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古近系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展布规律,成岩作用特征、储集岩演化过程、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几点认识: 1.柴北缘地区古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的沉积体系,而研究区平台地区古近系主要以辫状河沉积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其中,辫状河河床亚相主要发育河床滞留微相和心滩微相;河漫滩亚相主要发育泛滥平原微相和河漫滩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河道间微相。 2.平台地区古近系储集砂岩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储集岩中碎屑颗粒粒度较粗,以细砾岩、粗砂岩、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较低,成分成熟度也较低。分选中等-差为主,磨圆次棱角状-次圆状为主。颗粒间以点接触为主,其次为点-线式接触,胶结类型以颗粒支撑为主,部分为基底型。 3.古近系储集岩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压实作用较强,碎屑颗粒间呈点-线接触或部分线接触为主;胶结作用弱,以方解石和泥质胶结为主;溶蚀作用较弱,岩石薄片中常见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的粒间孔及长石、岩屑溶蚀形成的粒间及粒内溶孔。 4.古近系储层物性条件较好,平均孔隙度12.43%,平均渗透率31.66×10-3μm2,总体属于中孔中渗-低孔中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为辅。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河床滞留和心滩沉积物性最好,物性条件受沉积环境控制明显;而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分别减少了原始孔隙的30%左右,说明在平台地区沉积环境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成岩作用相对较弱。 5.平台地区古近系储集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岩屑含量高,且成分主要为板岩及千枚岩等软变质岩类碎屑,结构成熟度低且分选和磨圆较差。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储集岩碎屑颗粒之间接触紧密,部分颗粒之间以线接触为主;碳酸盐胶结物和黏土矿物等自生矿物发育。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减少了孔隙度的30%左右,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影响;在埋藏大于1400m的深度,由于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开始发育,对储层物性条件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