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分别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剥离的约14000亿元不良资产,承担起化解金融风险、盘活不良金融资产、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几年来,采用诉讼、债权转让、债务重组、债转股等传统处置方式对承接的14000亿元不良资产进行了处置,并已于2006年底全面完成我国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向商业化转型。对其转型,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将其定位为:以经营、管理、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兼具投行功能的商业化金融机构。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不良资产处置,资产管理公司恐怕难以实现其预期的商业化收购目标,资本金亏损在所难免。因此,运用诸如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顺利实现政策性公司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转型,是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资产证券化作为近30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大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与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相结合,即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本文就是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背景下,从介绍资产证券化的有关概念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情况入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例,重点阐述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所遇障碍及对策研究。文本认为深入研究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是能够拓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提高不良资产的流动性;二是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防范和分散金融风险;三是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和效益;四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资产证券化的运用既可以成为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渠道,又有助于学习和借鉴国际投资者购买不良资产的管理办法和投资经验。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应采用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工具,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改变目前政策主导,引入市场机制,更大程度盘活经济运行中不良存量,降低金融风险。要从简单的政策性收现,转化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盈利模式,并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公司治理。因此,认真研究这个命题,对处置不良资产,更好地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