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势物语》是平安时代初期成立的歌物语。也称作《在五物语》《在五中将物语》或《在五中将日记》。《伊势物语》将当时贵族社会流行的“讲故事”文章化,以在原业平的和歌为主,《古今和歌集》中的传承歌为辅,加之以背景、情节、事件的叙述,形成了包含一百二十多话的歌物语集。内容丰富多样,描写了平安风流贵族恋爱、友情、流离、游兴等诸多场面,展现了“物哀”“侘”“寂”等日本传统的审美理念。“侘”是日本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现在常作为茶道、俳谐的审美用语使用,而平安时代及其之前,“侘”一词仅用于表现失意、沮丧、困惑之情。平安朝初期以前的例文,例如“夜班鸣千鸟,凄凉唤友声,相思增寂寞,莫在此时鸣”(《万叶集》卷四)、“长年苦恋青衫湿,今日功成泪始干”(《竹取物语》)中的“侘”,表现了因爱苦恼、伤感的情绪。然而,在《伊势物语》中,“侘”的用法扩展到了表示离别的苦痛、羁旅的哀愁,甚至因仕途不遇的失意之情等方面,内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这也为日后“侘”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后世谣曲《松风》中的“莫若知趣之人,何以居须磨之岸”,以及由武野绍鸥·千利休得以大成的“闲寂茶”,可以说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于以上论述,本论文选取《伊势物语》中的“侘”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对平安时代“侘”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探究。第一章主要分析《伊势物语》成立之前的“侘”的表现形式。选取《万叶集》和《竹取物语》两部作品作为和歌集和物语集的代表,将含有“侘”一词的例文进行分析总结。可以说,万叶时代的“侘”,几乎都用来表现恋爱方面的烦恼、苦痛,而在《竹取物语》中,“侘”则倾向于通过描写身体的疲惫、苦痛来表现恋爱的精神折磨。第二章从“恋爱的悲剧”、“羁旅的哀愁”、“离别的悲痛”、“其他方面的‘侘’”四个方面,对《伊势物语》中的“侘”进行了分类阐述。其中与恋爱有关的“侘”有七例、与羁旅和离别相关的各两例、剩余三例则分别表现了“身体的疲惫”、“生活的无趣”以及“厌世之情”。也就是说,《伊势物语》中的“侘”较《万叶集》《竹取物语》时期得到了极大扩展,内涵更加多样化了。在平安时期“侘”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伊势物语》可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侘”为何在《伊势物语》中得以丰富、发展的原因,在第三章中将进行重点论述。《伊势物语》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以业平的和歌为主体,添以业平逸闻作为和歌由来的说话式的物语”,因此,在原业平自身的身世、境遇,必然是“侘”形成的最重要原因。而从时代背景及文中的相关人物来看,平安朝时期风流贵族们与生俱来的性格,以及由于处于动荡时代而产生的危机感、丧失感,也是“侘”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最后,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