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分为5章,第一章从宏观上探讨了人大制度的理论来源和历史基础,明确了人大制度的产生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和历史基础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梳理了人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社会转型期人大制度的发展分别作了阐述,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人大制度。第二章分析了社会转型与人大制度的变革,当代中国正全面处于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加剧,利益诉求上升,政治参与的发展,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都对人大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大制度只有适应社会的转型,通过不断地完善以提升自身的适应性、凝聚性和合法性,人大制度才能不断生长发展。社会的转型要求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实行代表专职化,改革选举制度,实现票值相等,引入竞选,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密切代表和选民之间的关系,使人大代表积极反映选民诉求,充分发挥人大的利益表达功能,促进民主发展。社会转型期国家权力运行状况要求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实行权力运行的法治化,依法规范执政党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赋予人大对执政党的法定监督权,加强人大的监督立法,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设置宪法法院,落实人大宪法监督权,加强人大对被选举、任命的官员依法罢免的监督权。本章第五节专门分析了社会转型期以县级人大制度为主的地方人大制度的变化,社会转型期地方人大人事任免工作、监督工作、人大代表工作等不断发展,趋向规范化,地方人大工作公开性和代表角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第三章以临沂市兰山区人大为例,具体解读了社会转型期一个县级人大发展的现状,本章以笔者经过社会调查得到的感性认识和实证资料,从兰山区人大代表的选举、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的行使、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代表和选民的联系,到兰山区人大常委会的结构状况,较全面地剖析了一个县级人大的发展及其运作实践。第四章分析了当前县级人大制度在选举机制、监督机制、决定权行使和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县级人大制度的对策建议。在选举制度中存在着选举组织机构缺乏中立性,选区划分有较大的随意性,选民登记方式滞后于形势发展,候选人介绍方式滞后,投票选举公正性难以保障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设立中立的常设的选举委员会,改进候选人提名确定方式,增强选举的竞争性和公开性,合理确定代表名额和划分选区,增强投票过程的公正性。在县级人大决定权机制的完善中,要建立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界定决定权的范围,建立健全有关保障人大决定决议执行的制度,以解决目前人大决定权行使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县级人大监督权行使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刚性监督手段行使严重不足等问题,必须理顺执政党和人大的关系,完善监督程序,科学安排人大领导职位,提升人大人、财、物的自主性,实现人大监督方式的法制化,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强化预算监督权,改进人大票决方式,扩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范围;当前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中存在着人大代表中官员数量过多,人大代表履职不力,代表数量过多,审议质量低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不合理,机关人员流动机制僵化,机构设置不规范,人员编制少等问题,要加强人大代表队伍建设,减少代表数量和代表中的官员,建立代表履职制度,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合理设置人大工作机构和编制,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第五章是总结性的一章,阐述了发展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指出人大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人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大制度才有生命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不断发展。本章还回顾和综述了当前人大制度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进一步了解当前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现状,认识人大制度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