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ate,β-TCP)人工骨伤椎体植骨成形,加后外侧植骨融合,并联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总结其治疗经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植骨加钉棒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性骨折的患者25例,将患者分为A组(研究组)和B(对照组),其中椎体内和后外侧植骨13例(A组),单纯后外侧植骨12例(B组)。25例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19-60岁,平均年龄36.9岁。损伤椎体节段:T115例,Tt25例,L17例,L28例。伤后至手术的时间为6h~14d。手术步骤按复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进行,手术后12~24个月取出内固定装置,术后随访15~24个月(平均18.7个月)。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胸腰椎X线及CT检查进行对比,观察伤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的变化以及脊髓功能情况,脊髓功能的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评分法。观察A、B两组病例在β-TCP人工骨植入过程中、植骨融合术后有无过敏、毒性反应,有无皮疹、高热及深部感染等副反应发生。并在手术后以及随访CT检查时,观察伤椎撑开复位后各个时期A组和B组伤椎体内“蛋壳”样改变的填充、融合情况以及β-TCP人工骨的吸收情况。结果:将两组伤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的观测结果,在术前、术后及取内固定前1周进行同期比较,A组伤椎体的相对高度分别为:(60.4±3.7)%、(94.7±2.5)%和(94.5±2.8)%,B组的伤椎体相对高度测量值分别为(60.7±3.3)%、(95.4±2.9)%和(94.7±4.0)%,A组伤椎体Cobb角分别为:(21.5±2.3)°、(6.3±1.1)°和(6.3±1.0)°,B组伤椎体Cobb角分别为:(21.9±2.4)°、(6.5±1.0)°和(6.5±1.0)°,两组间同一指标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A、B组伤椎体的相对高度分别为:(92.3±3.2)%和(88.1±2.8)%,伤椎体Cobb角分别为:(6.5±1.0)°和(7.3±0.6)。,两组间同一指标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评分,A组A级0例,B级1例,C级0例,D级6例,E级6例,A组神经功能平均恢复1.7级,而B组平均恢复为1.0级,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β-TCP人工骨植骨术后均无过敏、毒性反应,无皮疹、高热及深部感染的情况发生。在手术后、取内固定前1周以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经椎弓根伤椎体植骨成形组(A组)病例伤椎体无明显“蛋壳样”改变,β-TCP人工骨在椎体内充填良好,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空壳”样改变有骨质长入,然而未行伤椎体植骨成形组(B组)伤椎体的“蛋壳样”改变同期比较均无明显改善。结论:β-TCP人工骨价格低廉,临床植骨融合效果良好,可避免自体取骨、减少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体内植骨成形加后外侧植骨能有效增强脊柱“三柱”的即时稳定性,防止内固定失败和伤椎体高度、角度的丢失和后突畸形,且能提供脊柱晚期稳定性,其疗效优于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单纯后外侧植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