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清溪镇三中村上围碉楼组团保护与活化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c6493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性建筑是一个时代和地区精神文化与历史特征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东莞处于经济发展前沿地带,同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性建筑。国际公认的历史性建筑保护理念已经向着合理的活化,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转变。但在我国,历史性建筑保护与活化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避免产生保护性破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适当地活化历史性建筑,使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重新焕发活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选取东莞市清溪镇三中村上围碉楼组团为研究对象,对适宜的保护与活化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上围碉楼组团是三中上围这一客家围村的重要节点,是上围村民公共记忆的载体,具有较高的综合价值,但现状问题较多,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保护和活化十分有必要。本文吸收借鉴香港较为成熟的保护与活化方法,在对上围碉楼组团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从“保护与活化理念研究”、“综合评价分析”、“保护与活化设计”、“设计影响评估”、“管理计划”“远景规划建议”六个方面构建研究的总框架,以期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历史性建筑保护与活化设计研究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历史性建筑保护理论的发展成果及其内涵进行解读,结合上围碉楼组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适宜上围碉楼组团的保护与活化理念,并提出了与上围碉楼组团具体情况相适宜的保护与活化原则。其次结合综合评价分析成果与保护与活化原则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与活化方案和具体措施,并通过设计影响评估控制具体措施对真实性的影响达到保护与活化的平衡。最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实践中留下的遗憾进行了反思,以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的乡村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的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乡村聚落的空间面临空废化情况日益严重,村庄建设杂乱无序,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问题,和当下生产生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他们的建筑建设问题不仅与自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中国正经历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而城市化建设又需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城市发展与建设道路。在此背景下,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经过沟通,签署了在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选址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汉
从工业革命到《雅典宪章》再到《马丘比丘宪章》,城市的形态由简单聚集发展到功能分区,再演变为当下的有机综合。混合多元的开发模式在城市化速度激增与资源透支之间矛盾的形势
浙江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拥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浙江余姚地区发现了河姆渡文化遗址,其中找到大量稻壳的堆积、成批出土的骨耙、复杂的农耕木质工具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城市生活的多面性。日常生活总是在特定的空间完成的,“日常生活空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所占据的空间。但这一概念更注重于空
村庄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村庄整治规划能够保障村庄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各地的实践证明,村庄整治规划在一定程度上
社区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体育中心又是社区体育在开展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具有一定专业性和特殊性活动的场所。社区体育中心在实际建设中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