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内人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景观综合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给乡村景观带来了显著冲击,表现方面有: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部分农田闲置、乡村规划盲目向城市规划看齐、传统乡村景观特色逐渐消失、原有乡村生态结构退化。针对这些问题,在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统筹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指导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各地政府着力开展的乡村景观规划改造实践工作为目标,对凤阳县大王府村的区位、道路、建筑、绿地、水系河道、公共活动空间、乡土文化景观、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现状条件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大王府村存在生态景观弱化、特色文化退化、设施不完善、村民参与不足、产业规划与乡村景观衔接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根据建设生活服务型乡村景观的规划思想,即“承上启下,提升美好乡村文化品位;生态宜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环境;特色鲜明,自下而上,突出村民的主体参与性”,再结合大王府村的产业规划对大王府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规划。(1)景观空间布局:围绕乡村景观生产、生态、生活三个构成要素,总体上将大王府村域按照“一轴一心四区”进行布局,即一条产业发展主轴、一个核心生活服务区、四个产业示范区;又进一步对“一心”(即核心生活服务区)以“一轴三片六园”的结构形式组织空间,沿主干道南北延伸的景观轴线,贯穿居住整治片区、新建居住片区和公共服务片区三个片区以及六个苗圃园。(2)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增设农机大院、幼儿园、公厕、垃圾处理站等设施。(3)道路系统:结合相关竖向规划要求,完善路网和道路等级。(4)绿地系统:结合绿地性质,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园林小品,营造“点、线、面”三个层次的绿地景观。(5)水系:结合地势和村民生产生活的需求,疏通水系,营建生态驳岸。(6)公共活动空间:根据村民们文化生活习惯,改造村民健身广场,完善公共活动空间的文化、娱乐、休闲、审美功能。(7)乡土文化景观。采用依托现有物质载体、挖掘场所乡土特色、提炼乡土文化三种方式营造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景观。最后,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和实施效果,完善了生活服务型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对未来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美好乡村景观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