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诗性之“光”——以王家卫电影为例论灯意象的影像阐释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歌文本中,灯意象是群落构成和意蕴指向均较为丰富的一个类别,诗歌中对灯烛意象的描写也呈现出一股独特的美学风致。因此,研究灯烛意象是很有必要和价值的。全方位研究灯意象的审美品质、诗性特征,应延伸到视觉文化中去探析一个诗歌审美意象有诗歌向电影转型的问题,这对于诗学研究、影像文化研究以及二者的比较研究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灯意象的审美品质与诗性意蕴为连接诗歌与电影的切入点,探析了在灯意象的美学阐释与诗意凝塑上,影像媒介对诗歌的创新与内在承续关系。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在绪论部分,论述了在诗性阐释上比较电影与诗歌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当代意义。第一章,首先探讨了以灯意象为链接点从诗歌介入电影的价值意义,也对灯意象的文化内蕴与审美诗意进行了溯源,并梳理了其诗性语义的群落构成和意蕴类型。   第二章是以对灯意象表现较为突出的王家卫电影作品为实例,详细论证了灯烛意象在电影文本中,对影片主题表达、情调营构的积极意义:在影像书写下,灯意象审美内蕴与影片的暖昧、孤寂、迷乱、向往等主题、情调的深度契合。   第三章在第二章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对以灯意象为代表的审美意象,在影像文本中所呈现的意象符号特征和意蕴空间构成作了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挖掘与概括。此外,也探析了影像媒介如何通过影像修辞完成对灯意象的诗意重塑,进一步论证了在审美内质上,影像艺术对诗歌的承续关系。   灯意象是有着内在生命的诗与美的化身,对它的研究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本文的这些探讨虽然尚不能穷尽灯烛意象的丰富内涵,但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对于我们的学术研究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其他文献
认知叙事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它将(经典)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相结合,旨在为叙事处理建构一个认知基础。它以关注
学位
生长在中国的石斛有76种之多,而有药效功能的石斛屈指可数,霍山石斛是其中之一。  而滋补品泛滥横行的市场中,真假霍斛鱼龙混杂,会分辨怎样才是一株好霍斛尤为重要。  不是所有的霍山产的就叫“霍山石斛”  石斛属兰花种,事实上,世界上一共有1000多种石斛,中国仅有76种。而这76种石斛中可做药用的屈指可数。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紫皮石斛等均可入药,而比如金钗石斛,蜂腰石斛,鼓锤石斛都只是作为观赏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