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MTI翻译硕士的毕业要求,译者选择了翻译项目作为硕士学位论文。译者以黄成贤、李昌翰、李康勋、李杬熙、韩宇载五位教授共同所著的《韩国犯罪心理学((?))》为文本进行了韩中翻译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据统计,韩国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汉译本,在中国出版发行的数量,要远超于韩国社科类作品汉译本在中国出版发行的数量。由于社科类书籍是对社会现象的阐述和社会规律的一种探索和挖掘,文章内容大多具备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纵观我国社会所流传的犯罪心理学相关译著,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犯罪心理学进行科普的书籍,另一类则将落脚点放在在阐述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上。专注科普犯罪心理学的书籍,逻辑性和严谨性不足,而专门阐述犯罪心理学理论的书籍,虽然逻辑性和严谨性有余,但由于理论知识过于浓厚,缺乏可读性,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译者所翻译的《韩国犯罪心理学》则是将这两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该书通过具体案例来阐述犯罪心理学理论,一方面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件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同时又不失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具有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由于该类将理论和具体案件有机结合的犯罪心理学书籍在我国并不多见,因此译者翻译的这部《韩国犯罪心理学》,具有丰富该类书籍的现实意义。选择这样一部集科学性和严谨性为一体的书籍,对于译者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集中力量,主要解决这三种问题。一是心理学术语如何做到精准翻译;二是心理学理论如何做到“意似”;三是,心理学量表如何做到科学翻译。对于专业术语如何进行翻译的问题,一直以来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译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翻阅了许多平行文本和专业书籍,择取犯罪心理学常用的说法或是约定俗成的术语名称。二是如何将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内涵尽可能地传达出来。对于一门陌生的学科,最难理解的就是其中的理论,尤其像犯罪心理学涵盖多个领域,经常出现跨学科交叉,更是增加了翻译难度。因此如何让读者读懂犯罪心理学理论所要阐述的内容,就成了翻译的重点。在这里译者选择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利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为指导,进行翻译。三是如何对心理学量表进行科学翻译。众所周知,心理学量表作为心理学理论的经验性验证工具,在设计时每一个语句都有其具体内涵。由于心理学量表最终要应用在心理测量中,所以对心理学量表的语句翻译要做到精准。在这里,译者参考了许多著名的心理学量表,例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明尼苏达(MMPI)多相人格测试、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等著名的心理学量表,推敲这些量表制定时所用的语句和规律后再着手翻译。通过此次翻译,译者总结了社科类文本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一是专业术语要精准,二是专业理论需要将意义充分地传达出来。由于科学理论是对科学的阐述,是前人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如何将理论明确地传达给普罗大众,则是译者最为主要的任务。此时翻译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而要将翻译的重点放在如何将原文的意义进行原封不动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