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图的出现到如今地图学的成熟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在把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转化成可视化的地图,用地图表现地球表层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特性空间信息的同时,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备和研究意义明确的地图学。
伴随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人们对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研究逐渐深入,地图学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首先,地图学包含若干分支学科,并进一步发展为普通地图学和专题地图学;
其次,20世纪中叶以后,航空摄影、卫星遥感、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带动了地图学的研究出现新的方法和手段,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在地图学与遥感基础上迅速兴起的一门学科;
最后,相邻学科的学者或非地图学科的研究人员,从自身学科进一步发展和学科应用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地图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充实了地图学研究的内容。
比如:生理学与心理学家出于想搞清生物是如何表达对外部感知这一问题,推动了认知地图、概念地图等主观地图理论研究。在文中,基于对客观地图与主观地图的分析比较,探讨主观地图构成要素和应用前景:
第一章提出主观地图研究的必要意义,总结其他学科对主观地图研究的贡献成果,指出问卷调查、随手涂鸦等信息获取手段是主观地图研究所必须的。
第二章全面总结地图学发展成果,肯定客观地图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在表明客观地图研究必不可少的同时,提出主观地图研究不应被忽视。
第三章对客观地图和主观地图进行概念区分,明确各自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在对比主客观地图构成因素基础上,总结二者异同点。
第四章以主观地图当中的意象地图研究为重点,着重分析意象地图的形成、特点、研究的意义以及功能。最后,以意象地图在风景区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引证资料,阐述意象地图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五章总结以上研究内容,通过对境外来华游客的200份问卷调查分析,探讨游客旅游意象图的构成,影响城市旅游形象的关键因素,以及制定开发更符合外来游客需要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等问题。
作者试图探索的主要议题:
1、明确客观地图与主观地图的关系,提出主观地图研究是地图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观地图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2、区分主客观地图,对主观地图分类,指出影响主观地图构成的因素。
3、以意象地图为研究主体,分析意象地图反映的是认识主体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性,指明意象地图在景区建设、城镇规划、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建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