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资源错配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显著问题之一。金融资源错配的存在促生了金融泡沫,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和资产回报率,干扰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金融资源错配也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议题之一。虽然学者们对此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主要都集中在宏观层面上,或是在微观领域的定性探讨,在微观领域的定量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法与金融”理论,将La Porta的跨国比较分析框架应用到我国的现实状况,采用我国沪深股市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2005-2013年的12818条数据,定量的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现状、金融资源错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间的差异,同时,采用OLS模型,分析了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的关系,以及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和所有权性质差异对于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资源错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管制行业和国有企业一般表现为金融资源过剩,中西部地区、非管制行业、非国有企业一般表现为金融资源不足。(2)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程度显著的负相关,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间,相关程度差异显著。 (3)在东部地区,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负相关;在中西部地区,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的关系存在地区差异。(4)在非管制行业,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负相关;在管制行业,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的关系存在行业差异。(5)非国有企业的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负相关,国有企业的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企业绩效与金融资源错配的关系存在所有权性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