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污泥近年来经常出现在实验反应器中或污水处理的构筑物中,在形态上主要有絮体状污泥和颗粒状污泥,絮体污泥的脱氮除磷效果好,具有微生物立体空间结构密实,无需后续处理等特点。颗粒污泥在形成过程,脱氮除磷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都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无论是絮体污泥还是颗粒状污泥在常规处理过程中,曝气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曝气量大小不仅直接影响着处理的效果,同时还关系到污水厂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与费用的支出,因此在常规的处理过程中由于曝气而引起的能耗问题不容小觊。 本实验从降低能耗的角度出发,采用SBR反应器运行,主要进行启动期和稳定运行期两个阶段,每天4个周期,每个周期6h,包括1min进水,5.5h的曝气,3min出水,排水比为50%-60%。在启动阶段采用12:1的气水比对混合污泥进行培养,经过20d的启动期后反应器内形成了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共存的混合污泥,待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开始逐步降低气水比,将反应器中的气水比从开始的12:1先降低到8:1,最终再下降到4:1,分析不同气水比条件下的混合污泥的性能及对污染物的降解。 反应器稳定运行后,逐步降低气水比,在不同气水比条件下,反应器都能够稳定运行,反应器中微生物活性高,混合污泥沉降性能好,处理效果显著。在混合污泥处理校园污水的过程中基本达到碳氮磷高效同步去除,COD,氨氮,磷的去除率最高时分别能够达到93.8%,87.7%,87.8%。同时,在本实验条件下,气水比逐步降低的过程表明:降低气水比对降解 COD的影响不大,COD去除率基本不受气水比变化的影响。气水比变化对氨氮影响较大,在不同气水比的条件下,进行脱氮过程的主要作用不同。在气水比为8:1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效果最好。气水比的大小会影响磷的去除,相对较低的气水比有利于磷的去除。由于氧浓度梯度特点,以及传质和扩散的过程的影响,DO会发生突跃点,但整体浓度受气水比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本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混合污泥能够在不同气水比的条件下稳定运行,不仅能够保证污染物去除,同时还可以降低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为该技术向着节能减排发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