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的普及与应用以及网络社会的兴起,被看作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最具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影响与意义的事件之一。自1993年走上商业化之路以来,互联网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并迅速在世界各国(地区)渗透。然而,互联网的接入、普及与使用是极不平等的,存在着严重的数字鸿沟。
到2008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为19.1%,低于世界的平均普及率21.996,与欧美等很多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从变化趋势看,我国与世界一些国家(地区)互联网普及的数字鸿沟有缩小的趋势,但差距依然是巨大的。国家层面的数字鸿沟本质上反映了我国与世界一些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我国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互联网普及的数字鸿沟。2007年年底,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平均为16.0%,北京和上海分别达到46.6%和45.8%,21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东、中、西部差距比较大,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城市与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差距很大。从变化趋势看,不同省份之间互联网普及的数字鸿沟有缩小的趋势,但差距依然是非常明显的。就现阶段而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及教育成就是导致不同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重要的根源。
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比较大的互联网接入的数字鸿沟。处于互联网接入的劣势群体主要是女性、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人、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的人、下岗/离退休与家庭主妇、无业待业人员、一般商业/服务/生产人员、个人及家庭收入低的人。
不同互联网使用群体之间在互联网使用方面的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对互联网不同功能与信息的使用强度上的差距、使用技能与效果的差距、互联网政治参与意愿的差距。
不同群体之间在互联网接入与使用上的数字鸿沟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收入的差距和信息能力的差异。
大力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促进技术和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是缩小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以及国内不同地区之间数字鸿沟的根本出路所在。推行电信普遍服务政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国民信息能力是缩小国内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数字鸿沟的有效措施。同时,还需要借鉴国外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