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翔鹤作为浅草—沉钟社最主要、也是创作成就最高的社员,其创作一方面受到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时代思潮的影响,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和进步思想的人物形象,彰显了他对构建“新我”的渴望,呈现出对五四文学的继承性;另一方面,陈翔鹤又以其富有个性特质的笔墨在五四文学中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对社会、时代的疏离性。他对五四文学创作母题的背离,对感伤抒情小说格调的改变,以及他在追寻“新我”的建构中受到来自内在经验、外部环境、时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创造出的“未完成的自我”形象都构成了他对五四文学的一种反叛。本文以陈翔鹤与五四文学的互动关系为核心,探讨五四文学怎样影响了陈翔鹤的创作,而他又是怎样在五四文学中保持其独立性的。即着重分析陈翔鹤创作对五四文学的继承性和反叛性,以及这些特性的形成原因,从而彰显出陈翔鹤在五四文学中的独特姿态与价值地位。全文分为四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陈翔鹤的生平、主要著作、研究现状和论文研究目的及实用价值。将陈翔鹤创作与研究资料作系统搜集和整理,并将其放置在“五四”这个特定时代中作关照,探究其在五四文学中的独特姿态与价值意义。第一章主要探讨五四文学传统和时代精神,以及它对陈翔鹤的影响。陈翔鹤受到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时代精神的影响,其作品呈现出对五四文学的继承性。他注重作品的抒情性和现实的真实体验,也表达了对人生问题的追问和困惑。同时,还分析了他笔下具有鲜明自我意识和进步思想的“新我”形象。第二章主要讨论了陈翔鹤如何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在五四文学中保持独特性、疏离性和反叛性。他注重“个性主题”的挖掘,以片段式、非时序性的抒写方式刻画平静、温和、妥协的普通平常人,撷取日常生活的琐事来表现无处不在的悲凉。并着重分析“未完成的自我”这一特殊形象的四大表现,分别是游离者与无处安放的灵魂、“断零体验”、信仰的失落与双重拒绝以及“零余者”与灰色的人格。第三章继续讨论了“未完成的自我”这一形象的成因,认为陈翔鹤在追求“新我”的建构中受到来自感伤阴郁的个人经验、黑暗局势、启蒙的中断与现代性的未完成等因素的影响,而致使其理性主体自我难以独立,“新我”的建构流于“未完成”。同时,还探讨陈翔鹤与其浅草—沉钟社其他同仁的创作共性与个性。认为浅草—沉钟社无论在其文学观念、政治理念、还是审美倾向上,都处于一种低调、平和、疏离纷争、专心从事纯文艺的中立状态,但陈翔鹤有着更为真纯的思想倾向,更加拒斥政治和宏大题材,而专注于纯粹性的文学本身,进一步彰显出陈翔鹤独特的创作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