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一直被视为语言间的转换活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翻译研究逐渐转向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在翻译策略方面,异化与归化已经接替直译和意译成为翻译的两种主要的文化策略。归化以目的语为中心,旨在消除源文文本中的陌生感和异域性,将作者引向读者;异化则是尽量保留源文本的语言文化特异之处,将读者引向作者。归化与异化之争意味着翻译研究已经从纯语言层面上升到诗学、文化和政治层面。可以说,归化与异化的课题是翻译研究的经典而又核心的课题之一。谚语诗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法汉谚语的互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的交流与转换,因为翻译的终极目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为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本文着重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法汉谚语互译中的文化转换问题,探讨法汉谚语互译中涉及文化因素的具体翻译策略。归化派的理论背景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而异化派则源于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研究。解构主义学者认为,翻译是在“同”与“异”的纠结中正确的表现“异”;翻译的目的不在于求同,而在于求异。一部译作的价值,在于它对语言文化差异的反映程度。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策略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主张保留异域文化的特色,以达到忠实原文,丰富目的语文化,并且传播源语文化的目的,这对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的传播是十分有益的。在法汉谚语互译中究竟应该采用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还是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以及具体的翻译策略在谚语翻译中的实践,是本文的讨论中心。本文共分为4章。文章的第一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方法与策略的起源、定义和演变及其两者之间历史上从古代到当代,从东方到西方的争论,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主张。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都承认文化差异,但是在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各不相同。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翻译的文化策略应侧重传递异质文化的独特风味。第二章分析了语言、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及韦努蒂的文化翻译策略。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同时也应该是文化间的转换。因此,在谚语翻译中,译者应对源语、目的语文化都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第二章中作者还着重介绍了韦努蒂的解构主义文化翻译策略。解构主义起源于法国,对当代的文学批评及翻译研究具有深刻的影响。“归化”与“异化”的概念首先就是由解构主义学者韦努蒂提出来的,他的“抵抗式”翻译,旨在反对欧美的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他主张以异化翻译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翻译策略,符合当代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就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来看,异化无疑更胜一筹。文章的第三章简略地介绍了谚语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具体比较了法汉谚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共性和文化差异,并指出法汉文化之间的差异赋予了法汉谚语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带来了翻译上的文化障碍。文章的最后一章,从谚语的文化内涵入手,论述了文化策略在法汉谚语互译中的具体运用。归化还是异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在当代的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异化更具有优势,更符合文化交流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作者从谚语翻译的忠实性,翻译目的,谚语的文本类型及读者的接受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归纳了谚语翻译中适用于异化与归化的谚语类型,并以实例予以证明和论证。本文的结论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对于文化平等及文化传播是有利的,提供了探讨翻译问题的新视角。作者在此基础上对谚语互译的文化策略进行探讨。法汉谚语互译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介绍和传播法汉谚语的独特文化,在谚语翻译中展现其所隐含的独特文化内涵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这就依赖于译者合理地采用异化与归化的文化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