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 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降水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合成分析等方法诊断分析了海洋性大陆区域(Maritime Continent,以下简称MC区域)近35年来晚秋前冬(11月至翌年1月)及晚冬初春(2月-4月)的对流活动特征及其异常,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对流活动异常指数分析其与同期云贵高原降水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SVD方法分析了6-10月MC区域对流活动异常与包含云贵高原在内的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MC区域11-1月的对流活动集中在南半球的苏门答腊岛、婆罗洲岛、苏拉威西岛以及新几内亚岛四个岛屿上,近35年来MC区域对流活动有增强的趋势。MC区域的对流活动通过局地经圈环流和大气对热带加热强迫的Gill型响应机制与云贵高原降水异常相联系。当MC区域对流活动偏弱(强)时,云贵高原西部降水偏少(多),东部降水偏多(少),高原东西部之间降水分布梯度加大(减小),干湿分布(不)明显。云贵高原上空的环流异常除了与MC区域的辐散/辐合运动造成的涡度源强迫之外,还与来自其南侧对流层上层的波作用量通量有关,波扰能量向云贵高原及以东地区的频散并辐合有利于对流层上层异常扰动的维持。(2)与11-1月的对流活动中心分布类似,2-4月MC区域强对流中心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岛屿上,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2-4月MC区域的对流活动强弱变化与我国云贵高原同期降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当IOLR偏高,即MC区域对流活动偏弱时,地面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均异常偏北且东移,造成冷空气活动范围减小,低层700hPa低纬度受异常反气旋环流影响,系统北部偏西风增强,气流在高原西侧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并在高原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上云贵高原整层存在较强的水汽输送,并为强的水汽辐合区,导致同期云贵高原的降水容易偏多。而在MC区域对流活动典型偏强年,形势相反。(3)6-10月,海洋性大陆区域存在三个强对流中心,分别位于中南半岛附近、菲律宾岛南部及新几内亚岛西北部,MC区域OLR与西南地区降水的SVD分析结果表明:当MC区域对流活动OLR偏低(高),即对流活动偏强(弱)时,西南地区南部降水偏少(多),而北部降水偏多(少)。与异常的对流活动相联系,在热带海洋性大陆区域与西南地区间存在显著的异常经圈环流。另外,由于MC区域对流异常产生的波扰能量与来自中高纬度向下游传播的能量在中国中部及以东地区的辐合有利于中高层大气中异常扰动的产生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