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抗菌肽有望为当前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根本解决方案;蜂毒肽,作为一种典型性的抗菌肽,它通过在细胞膜上打孔、导致内容物泄露来杀灭细菌,因而具有广谱杀菌功能。然而蜂毒肽发挥杀菌功能需要达到较高的临界浓度,这严重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另一方面,氧化石墨烯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运输、杀菌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它具有与蜂毒肽相似的力学扰动细胞膜的能力。这一机制上的相似性启发我们利用氧化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肽有望为当前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根本解决方案;蜂毒肽,作为一种典型性的抗菌肽,它通过在细胞膜上打孔、导致内容物泄露来杀灭细菌,因而具有广谱杀菌功能。然而蜂毒肽发挥杀菌功能需要达到较高的临界浓度,这严重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另一方面,氧化石墨烯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运输、杀菌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中。它具有与蜂毒肽相似的力学扰动细胞膜的能力。这一机制上的相似性启发我们利用氧化石墨烯来协助蜂毒肽,实现降低多肽临界作用浓度、提高杀菌效率的目的。在本文工作中,我们实现了利用蜂毒肽与氧化石墨烯对细胞膜作用机制的相似性来提高蜂毒肽在低浓度下的杀菌效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利用包裹钙黄绿素的单层巨囊泡体系,用低浓度的氧化石墨烯预处理,之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蜂毒肽令囊泡成孔和泄漏,证实体外单层巨囊泡体系中、低浓度氧化石墨烯具有提高蜂毒肽膜活性的效果。(2)以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以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分别对两类细菌作不同时间的预处理,检测蜂毒肽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证实在活细菌体系中、低浓度氧化石墨烯具有提高蜂毒肽杀菌效率、降低其最小抑菌浓度的效果。(3)利用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等实验技术,结合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氧化石墨烯材料提高蜂毒肽膜作用活性的物理机制,证明氧化石墨烯的增敏效果原于其对细胞膜的力学性质及结构扰动。本工作基于蜂毒肽与氧化石墨烯对生物膜作用机制的相似性,展示了一类利用纳米材料提高抗菌肽的膜作用活性及杀菌效率、从而降低其生物毒性的有效方法。本工作不仅对材料科学和生物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对生物医学设计新型的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自然保护区利用风景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地理等丰富多元的资源,将传统生态保护重心放在环境保护及生物资源开发上面,促使自然保护区对当前旅游市场结构有一定程度的补
氧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气态氧和溶解氧的形式广泛存在,对其浓度的精准测量在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室温磷光法是基于氧敏感物质在周围环境存在氧分子
随着功能化器件的不断微型化,纳米限域效应开始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高分子材料而言,在纳米受限空间中,高分子会表现出与本体状态不同的性质,如异常的链段运动特性,晶相间转变行为,以及化学稳定性等,这些有趣的限域效应对于理解高分子链段运动本质,研究和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受限环境下高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也一直是高分子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中我们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垂直取向排列的
“科技创新,国家赖之以强”,从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家的各项政策战略无一不体现出科技与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无一不体现出党与政府对科技与创新的重视程度。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其核心在于知识的积累、流动与增值。在科学知识的创造、转移、吸收与应用过程中,各知识单元彼此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联结而形成了网状结构,即科技知识网络。根据知识元的种类不同,可分为:1)知识的主体,即作者单元;2)知识的内核
气液两相流流动规律及其参数测量技术研究一直是相关领域学者们积极探索的课题,实验数据是两相流研究的基础。目前,在气液两相流实验中管道阀门调节、标准表输出信号测量及传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中飞速发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深度学习更是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绝大多数的任务场景都需要大量的有标签数据进行训练,这为那些难以获取
在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焙烧过程中,对回转窑窑中温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进而精确控制,可以提高球团矿的产品质量并且进一步保证生产安全。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链篦机回转窑球
TG公司不锈热轧厂的设备维护是点检定修制和TPM全员生产维修体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点检定修制主要依靠点检员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使得设备的受控水平从很大程度上
填埋场硫化氢释放是我国填埋场臭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硫化氢主要是由填埋场中微生物作用于有机与无机含硫物质生成的。硫化氢的释放水平与产量估算对于填埋场臭味控制有着
2019,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想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不少农村金融机构也纷纷助力农民脱贫、农村摘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然而,由于金融机构的商业性、逐利性,农村信贷资金利润低等特点,不少金融机构仍然存在信贷资金外流、对农村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无论是商业化经营的四大商业银行还是担任着支农主力军角色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都已成为农村资金的“吸储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