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环境与人类工程建设有着复杂关系,一方面,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会制约城市工程建设的发展,表现为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适宜性;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发展会引起地质环境的恶化,表现为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敏感性。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研究评价与城市布局、工程建设及运营、土地功能区划等有关的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工程建设作用下的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的工程建设用地提出合理建议,使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达到最优组合,避免城市用地盲目发展。论文探讨了城市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意义、研究现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选取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工程建筑适宜性区划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已有的工程地质、区域构造地质、抗震规划和野外调查等基础资料,分析场地工程建设条件,然后,对钻孔数据和土工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工程建设层的性质并计算承载力,最后建立不同高度建筑物适宜性的评价体系,从地基承载力和经济适用性角度对评价指标定量化,通过建立聚类分析模型对叠加结果进行分类,划分不同高度建筑物的适宜区,完成评价。工作在论文实现过程中,引入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钻孔资料及物理力学指标数据,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保证了原始数据的有效性。以GIS为实现平台,利用空间分析模块对评价指标进行栅格计算,可以有效地解决工程地质编图仅靠直觉经验综合分析多信息的局限性。论文在评价过程中考虑了地基土承载力和基础处理费用及土地工程能力损失等问题,实现了地质条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通过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区划的研究,将聚类分析方法引入评价分区过程,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参与,使类与类有了定量的差别,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准确,在城市工程地质其他方面的评价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