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视角下翻译语言的时代标记—比较德国短篇小说《茵梦湖》的两个中译本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研究离不开对翻译作品的研究,传统的对翻译作品的评价模式,甚至现在多数人的评价标准,往往是“译文是不是跟原文相符”或者说“译文是不是跟原文对等”,是,则“好”,不是,则“不好”。今天,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方法来探究与翻译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作为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诺德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进行原文分析,包括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文外因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时间(代)因素。诺德强调这里的时间(代)因素是双向的,既指原文产生的时间(代),也指译文产生的时间(代)。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框架,通过对比两个产自不同时代的小说中译本,专门探讨了时间(代)因素对翻译语言在词、句、篇三个层面的影响,得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每个时代有其特色的语言风格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了功能主义视角下由于时间(代)差异造成的文学经典重译的必要性。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文章结构;第二章介绍了德国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及其理论,重点是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及其对时间因素的相关阐述;第三章简单介绍了小说《茵梦湖》在中国的接受情况,重点介绍了两个中译本的时代背景;第四章对比分析了由于时代而造成的两个中译本在词、句、篇的语言差异;最后一章作了总结性的探讨。
其他文献
摘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长河淹没了荒城古道、烽火边城,然而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却没有随樯橹灰飞烟灭,而是鲜活地存在于世人心中,甚至在古今笑谈中走上神坛,诸葛亮即其中之一。本文于浩繁的三国题材作品中采撷有关诸葛亮的片段,探究其神化之路,浅析他被神化的原因。  关键词:神化过程;秉笔直录;神化原因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6-
工会做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党的领导下,不仅要肩负促进和谐发展还要推动生产力的发
此源语文本,选自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郭渊教授所著的论文《国民政府的海洋主张及对南海权益的维护》,《海南历史文化》第二卷。该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字数10000字左右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迄今为止地位最高的中医理论经典巨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结晶和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内经》成书于约两千年前,含《素问》、《灵枢》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社会化媒介与媒体融合是我国当前发展形势下,传媒业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和重要理论。传统媒体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需要结合起来认识二者的融合。在二者的融合转型过程里如果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