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是植食性动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来源,植物会产生化学物质保护自己以抵御动物的取食,而动物会对这些植物化学物质产生的影响作出相对应的适应策略,这就导致了动物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我们将利用对动物食物选择适应机制的研究来回答下面4个科学问题:动物取食生境中什么食物,什么时候取食这些食物,怎么取食以及为什么要取食这些食物。我们采用了野外观察取样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黄山短尾猴的食物选择机制及生态意义。研究内容包括可取食植物资源调查,取食行为观察与记录,食物组成研究,食物营养分析以及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分析。该研究将为我们了解植食性动物资源与食物选择的相关性、探究食性分析、食物营养与次生代谢产物对食物选择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本研究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安徽黄山野生猴谷进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黄山短尾猴生境内共调查到植物419种,分属105科,295属,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4科,19属,25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种子植物91科,277属,394种;单子叶植物12科,34属,47种;双子叶植物76科,240属,344种。2.采用随机布点法在黄山短尾猴生境内随机布设样方,共记录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离水源距离、人为干扰、郁闭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高度、乔木总盖度、灌木总盖度、草本总盖度、食物丰富度等14类生态因子,并用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活动范围一般是在海拔500-600m的范围,偏好常绿阔叶林、郁闭度高(60%以上)、乔木盖度80%以上、灌木盖度40%左右、草本盖度20%左右、中坡位、阳坡、陡坡、离水源较近的生境,而对人类则表现出不明显的回避,离人类活动较近,受人为干扰严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8.697%,可以较好的反映黄山短尾猴的生境特征,所以我们将黄山短尾猴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食物丰富度因子、隐蔽条件因子、水源因子以及地形因子。3.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黄山短尾猴的四季食性。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共取食植物26科50种;不同季节间黄山短尾猴食性具有明显变化,冬季取食13科25种植物,春季取食23科46种植物,夏季取食14科32种植物,秋季取食17科37种植物;壳斗科、樟科是黄山短尾猴全年的主要食物,占短尾猴总取食量的51.26%~59.75%,其他科属植物也占有重要地位;甜槠在四季均为黄山短尾猴的主要取食食物,豹皮樟在冬季取食量相对较高,秋季最低,红楠、杉木在冬春季节的取食比例差异最大;黄山短尾猴采取与其他灵长类相似的觅食策略;黄山短尾猴四季食物生态位宽度差异不明显,受人为影响较为明显。4.黄山短尾猴生境内植物可遇见率分析表明:黄山短尾猴四季取食较多的食物种类均为可遇见率较高的植物,即黄山短尾猴四季取食与生境内植物可遇见率呈正相关。黄山短尾猴的食物选择受到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5.采集了黄山短尾猴的15种取食植物和9种非取食植物,依据食物营养分析的具体方法,对采集植物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四季食物选择并不受植物中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元素的影响。6.采集了黄山短尾猴的15种取食植物和9种非取食植物,依据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分析的具体方法,对采集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缩合单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四季的食物选择并没有回避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即次生代谢产物并不影响黄山短尾猴的食物选择。7.食物的可获得性可能是决定黄山短尾猴食物选择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