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1921-1922)的译介文学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1年沈雁冰任《小说月报》主编,由此而开始了《小说月报》的“新文化时期”。在执编过程中,他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外国文学,希望借助译介文学,直接取得建立国民新文学的经验。在《小说月报》(1921-1922)的译介文学中,沈雁冰不仅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而且注重外国文学理论的介绍和外国文学思潮及运动的梳理。但他对于外国作品并非一味徒事模仿或盲目的全盘照搬,他秉持着较为强硬的“文学工具论”来选择外来文学,非常强调译介行为中的“中国化”过程。本文将《小说月报》(1921-1922)刊载的所有译介内容按照“文学作品”、“外国文学思潮、运动和理论”、“外国文学家”、“外国文学消息”和“外国书报介绍”五个大类进行客观、细致的数据统计,并坚持以文本内容分析为切入点进行解读:具体的分析途径如下:1、从涉及的国别和文学体裁两个方面,对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2、从“国别文学概观”、“文坛现状”、“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和“主义之争”五个方面分析译介的外国文学运动、理论和思潮;3、从作者(译者)和被介绍作家的派别两方面,分析译介的外国文学家研究内容;4、分类概括分析《海外文坛消息》栏目;5、分析“外国文学书报介绍”栏目。由此得出沈雁冰执编期间,《小说月报》的译介文学体现出如下特点:1、“审夺事势,分个缓急”的译介策略,强调“人生文学”的重要性,对写实主义的翻译、写实主义作家的介绍和写实主义理论的研究蔚为大观。呼吁以文学为武器,关注社会人生,揭露现实流弊;2、在文学写作技巧上,推崇自然主义,认为自然主义有利于扫荡中国“消闲”文学,充实“指导人生”的文学观念,从而开拓文学健康发展道路,表现出对外国文学功利的借鉴目的;3、目光辐射到了许多“被损害民族”文学,与中国国情相似和从“平民文学”中挖掘乐观向上的精神、祖国主义是关注的主要原因;4、开创性地创设了“文学批评”园地,“在承继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批评理论的基础上,摸索着偏重社会功利性的文学批评路子”;5、《小说月报》(1921-1922)促使文学进入国人的精神生活范畴,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彰显出中国传统有志文人“以先驱者的‘启蒙’推动‘文学’”的特质。沈雁冰个人业已形成的文学观,直接影响了《小说月报》(1921-1922)译介文学的整体风格。作为不能划自身于社会、时代之外的实践型文学工作者,沈雁冰在文学世界中展示出了激流勇进的气概!
其他文献
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早在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中就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1905年长篇小说《豪门春秋》(The House of Mirth)[1]的出版,使她成为了20世纪前20年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1920年出版的《天真时代
颂是一种褒美功德显示形容的文体,颂体文学则是指以颂扬为宗旨的诗文。早在远古时期,颂是以歌辞的形式依附于宗教祭神祭祖仪式,并配合着乐舞共同完成仪式的内容,所以原始宗教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我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大众化理论是瞿秋白文艺
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经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也是宋代蜀学的集大成者,在宋代理学史、经学史、教育史、文学史和巴蜀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魏了翁一生著述颇
白话文运动始于晚清,在五四时期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阵地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中达到高潮并最终取代文言文的统治地位。《新青年》创办之始,便倡导白话文的理论探索和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德育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卒中。目前认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时间窗内恢复血流,包括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源激活
针对蒙古林严重非均质层状普通稠油油藏,在各种物理模型上研究了可动凝胶的调驱作用。实验用原油38℃密度0.8878 g/cm3,黏度255.4 mPa.s。可动凝胶由800 mg/L聚合物(北京恒聚
基于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营运能力影响公司绩效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2000—2009年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家电类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