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木霉菌应答铜胁迫的转录组变化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霉菌(Trichoderma)作为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有效组分在土壤改良、病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是重要的生防真菌。铜制剂农药杀菌效果好、杀菌谱广、防治成本低,是广泛使用的化学杀菌剂。研究木霉菌应答铜胁迫的转录组变化,对于揭示木霉菌耐铜机制,提高木霉菌与铜制剂联合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初步研究了铜对四株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其中两株耐铜性差异较大的木霉菌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比较和分析了这两株木霉菌在铜胁迫下的转录本差异,发现这两株耐铜性不同的木霉菌,对铜胁迫应答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木霉菌耐铜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取得的结果如下:1、比较了四株木霉菌在不同铜浓度下的生长和产孢特性,其中哈茨木霉Th-33对铜的耐受性最弱,棘孢木霉1888的耐受性最强。2、采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了铜胁迫和对照条件下Th-33转录组测序,共获得891个差异表达基因,570个上调表达基因,321个下调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共有438个基因参与到673个不同的功能亚类中;KEGG代谢途径分析显示,共有254个差异表达基因归到16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涉及基因最多的是对氨基苯甲酸甲酯降解和氯烷烃、烯烷烃降解通路。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通路分析,推导铜胁迫下Th-33细胞内可能的铜胁迫应答途径。铜胁迫下,Cu2+还原为Cu+、Ctr铜转运蛋白的转运途径受到抑制,铜离子可能一部分通过吞饮的作用进入Th-33细胞,可能通过与谷胱甘肽(GST)结合,或通过P-type ATP酶的外排作用将铜离子向质膜外运输以减少对细胞的毒害作用。3、采用Hiseq 2500测序平台完成铜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棘孢木霉1888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011个差异表达基因,447个上调表达基因,564个下调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共有637个基因参与到1275个不同的功能亚类中;KEGG代谢途径分析显示,共有340个差异表达基因归到201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涉及基因最多的是对氨基苯甲酸甲酯降解和双酚降解通路。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通路分析,推测铜离子在1888细胞中可能主要通过低亲和转运通道进入到细胞内,一部分铜离子与细胞内的GSH结合,一部分通过铜伴侣蛋白进入到液泡中,Sod1结合铜离子的代谢过程受到抑制,而从CCS到Sod1的代谢转化过程相关基因没有发生差异表达,是否存在从CCS1到目标蛋白Sod1的其他代谢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比较Th-33和1888的转录组数据显示,两株木霉菌有较多的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现出同时下调表达的趋势,暗示铜胁迫会抑制木霉菌的抗氧化活性。铜离子进入不同木霉菌细胞的途径有明显差异,并引起细胞不同的胁迫应答反应。木霉菌耐铜性大小首先可能与细胞壁结构和组分有关,其次在耐铜性不同的木霉菌中,部分编码几丁质酶、细胞壁蛋白、疏水蛋白以及谷胱甘肽的基因对铜胁迫应答的表达差异较大,可能与木霉菌耐铜性和铜代谢特性密切相关,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其他文献
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菌株能够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棉花的萌芽与生长,同时该菌株具有溶解Ca_3(PO_4)_2和合成植物生长激素IAA的能力。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该菌株的解盐促生功效,本论文针对菌株的培养特性、菌株对盐胁迫下棉花解盐促生作用、溶磷动力学及其溶磷机制,菌体合成IAA及其解盐促生效应、菌株解盐促生效应对不同盐胁迫效应的干扰与互作关系等进行了研究。菌株Rs-5在培养的第3h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第24h进
摘 要:电气工程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让用户在使用电气设备时更安全,就要不断提升电气设计的水平,现在建筑电气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对建筑电气系统质量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电气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此问题。近几年笔者一直从事电气专业相关的工作,在以往的电气建设项目中,发现并处理了许多关于设计问题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现根据工作经验,详细探讨目前在我国的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
摘 要: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事业中,并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低压集抄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对于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进步十分重要,对于抄集智能化、电网电能表采集智能化的发展也非常关键。基于此,本文对低压集抄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进行了分析,以期确保其良好的作用发挥。  关键词:低压集
摘 要:石油危机、能源紧缺正在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议题,各国都在努力寻找石油能源的替代品。环境友好、效能突出的可再生能源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并纷纷进行了不同程度尝试和应用,这其中生物能源即生物质能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替代能源。目前,我国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与西方国家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今后应加大政策支持和研究力度,完善我国的能源构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能
2005年1月17日,我国农业部郑重宣布了我国广东已有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膜翅目:蚁科)的分布。随后经过调查发现,广西、福建、湖南亦有红火蚁的存在,且发生面积已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