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总结了含氟聚合物的发展历史、结构与特性,针对高氟含量改性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简单介绍了单体的种类,对其合成方法、表面性能的表征手段以及应用领域均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低含氟量丙烯酸酯共聚物复合乳液.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Na)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分别采用一次投料法和半连续滴加法制备了全氟丙烯酸酯(F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n-BA)共聚物无皂乳液以及全氟丙烯酸酯(F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n-BA)/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ETS)自交联聚合物无皂乳液,实测固含量~25wt﹪.以FA/MMA/n-BA/AMPSNa复合乳液体系为例,详细论述了AMPSNa、KPS、FA的用量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到了反应速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氟元素化学分析(FECA)、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NMR)以及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测试分析聚合物的结构与组成.PCS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子大小与分布,TEM观察粒子的形态,并跟踪测定聚合过程中粒子大小及粒子数密度随转化率的变化.FA/MMA/n-BA复合乳液以及FA/MMA/n-BA/VETS自交联乳液稀释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均较好,但耐电解质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受AMPSNa、KPS用量的影响较大.加入少量氟单体后,乳胶膜对水的前进接触角明显增大,吸水率显著下降,说明乳胶膜的拒水性、抗润湿性提高.AFM原子力显微镜照片说明全氟烷基侧链在成膜过程中优先向膜表面迁移,富积.与无规共聚体系相比,核壳型乳胶粒子形态更利于全氟基团向表面的平移、取向、堆积.加入少量氟单体后,乳胶膜的耐热性能提高.交联剂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乳胶膜的耐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