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P2型层状正极材料的阳离子掺杂与表面改性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产品以及电动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二次电池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目前为止,锂离子电池仍在二次电池中占有主导地位,但锂资源供应不足和生产成本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钠离子电池凭借丰富的钠资源,低廉的价格且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结构这些优点,被人们看作最有希望替代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储能产品。在钠离子电池的组成中,正极材料对电池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层状氧化物正极由于制备方法简单,高容量,高电压等优点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层状氧化物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在层间嵌入脱出时会引起一系列结构变化,从而导致复杂且不可逆的相变出现,造成结构坍塌。此外,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导致界面副反应发生,造成金属离子溶解和结构破坏。因此,本论文针对P2型层状正极材料Na2/3Ni1/3Mn2/3O2的高压相变、钠空位有序以及界面不稳定性等问题,通过体相结构设计和界面修饰,设计制备出镁/钛共掺杂的P2-Na0.67Ni0.28Mg0.05Mn0.62Ti0.05O2 和铝掺杂氧化锌包覆的P2-Na2/3Ni1/3Mn2/3O2,并研究了将其作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研究工作:(1)镁/钛共掺杂P2-Na2/3Ni1/3n2/3O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针对该材料高压不利相变和低压钠空位有序造成的结构破坏及动力学缓慢等问题,通过Mg2+掺杂Ni位点,Ti4+掺杂Mn位点,制备了 Mg/Ti共掺杂的 P2-Na0.6-7Ni0.28Mg0.05Mn0.62Ti0.05O2。通过研究发现 Mg/Ti 共掺杂抑制了不利的P2-02相转变并使其转化为更加可逆的P2-OP4相变,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Mg/Ti共掺杂后扩大了层间距,改变了层间Nae和Naf的占比,抑制了钠离子空位有序重排,并将钠离子扩散系数提升一个数量级。因而,P2-Na0.67Ni0.28Mg0.05Mn0.62Ti0.0502在2.0-4.35 V和0.1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还保持82.7 mAh g-1的比容量,而P2-Na2/3Ni1/3Mn2/3O2仅剩49.8 mAh g-1的可逆容量,Mg掺杂的P2-Na0.67Ni0.28Mg0.05Mn0.67O2 仅剩 71.5 mAh g-1 的可逆容量,Ti 掺杂的P2-Na0.67Ni0.33Mn0.62Ti0.0502仅剩62.7 mAh g-1的可逆容量。研究表明与单一离子掺杂相比,多离子共掺杂能发挥协同作用。(2)表面包覆P2-Na2/3Ni1/3Mn2/3O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针对P2-Na2/3Ni1/3Mn2/302在长循环过程中与电解液副反应造成的结构破坏以及低电导率导致较差的倍率性能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铝掺杂氧化锌(AZO)包覆的P2-Na2/3Ni1/3Mn2/302并通过温度调控优化得到了性能最佳的包覆正极材料。导电性AZO包覆层显著降低了界面处电荷转移阻抗并提高了钠离子扩散速率。500℃煅烧包覆后的样品展现出优异的钠离子扩散速率~10-11 cm-2 s-1,在2.5-4.15V,5C电流密度下500次循环后仍保持初始容量的82.6%。原位XRD证明了 AZO包覆层有效的缓解了P2-Na2/3Ni1/3Mn2/302在循环过程中的晶格应力,且循环一圈后晶胞体积变化仅为~0.7%,接近“零应变”。最重要的是,AZO包覆层有效抑制了长循环过程中表面裂纹的产生,减少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显著提升了结构稳定性。
其他文献
传统方式制备嵌段聚合物纳米聚集体分两步完成,首先进行聚合物链的合成和纯化,之后通过直接溶解或溶剂切换的方法进行聚合物链的组装,操作繁琐。近年来研究者探究了聚合诱导自组装,这种方式制备聚合物纳米聚集体仅需一步,使用亲水性大分子做引发剂,在疏水段单体可溶而疏水段聚合物在一定聚合度下不溶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随着聚合反应的发生疏水段聚合度增大,自组装过程也同步进行,其操作简单,易于制备。目前聚合诱导自组
本文将对氢同位素H2/D2兼具动力学量子筛分(KQS)效应和化学亲和量子筛分(CAQS)效应的Ni/Co-MOFs分别负载在γ-Al2O3载体或负载在以γ-Al2O3为铝源和模板原位制备的Al-MOFs CAU-10-H@γ-AlOOH载体上,制备 了系列 Ni(bdc)(ted)0.5@γ-Al2O3 和 Co-MOFs UTSA-16@CAU-10-H@γ-AlOOH复合材料。将其分别填装到色
聚酰亚胺(PI)因其分子链中独特的酰亚胺环(-CO-N-CO-)结构而使得其具有区别于其它聚合物的优异性能,其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在微电子行业领域、航空航天以及智能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高速迭代发展,对PI薄膜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牵伸是PI薄膜成型工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通过调整PI薄膜的凝聚态结构来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是影响PI薄膜材料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热回
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甲甲酯(MMA)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其应用广泛,生产工艺复杂,论文对丙酮氰醇法制甲甲酯的生产工艺开展研究。丙酮氰醇法制甲甲酯工艺路线短、收率高,但其原料氢氰酸剧毒,不易获取,因此通常有效利用上游丙烯腈装置的副产品氢氰酸作为原料来生产甲甲酯。论文按生产工艺分丙酮氰醇和甲甲酯两部分,对反应单元、精制单元进行稳态模拟和控制方案的分析研究,并对年产10万吨甲基丙烯酸甲酯工艺进行全流程动态
传统聚氨酯(PU)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使用异氰酸酯,异氰酸酯的生产、使用以及在最终产品中的残留都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对人体产生危害;为应对以上问题,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在近几十年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其中又以环状碳酸酯与胺制备的聚羟基聚氨酯(PHU)最受人们关注。但环碳酸酯以往的合成方法或依赖高压,或缺乏合适催化体系,或不够环保,因而难以大批量制备。同时合成PHU的反应一般在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
硝酸盐作为氮的最高氧化形式,稳定的存在于地下水及地表水中,成为世界范围内氮污染普遍存在的化学形态。氨是最常见的工业基本化学品之一,它不仅在农业、纺织工业、塑料和制药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其高能量密度(4.3 kWh/kg)和清洁排放显示出作为下一代能源载体的前景。从环境保护和能源载体的角度,将水中的硝酸盐转化为氨有巨大的吸引力。电化学还原硝酸盐至氨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硝氮转化氨氮的技术。本
银屑病是一种全球性男女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慢性炎症皮肤疾病,而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银屑病等炎症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针对人IL-17A和IL-17F的靶向细胞因子治疗已成为治疗银屑病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旨在构建出IL-17A/IL-17F双人源化小鼠(hIL-17A/hIL-17F),并且对其人源化小鼠相关表型进行验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病例资料展开研究,从中抽选出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中医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每组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睡眠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
学位
目的构建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饮食与营养康复方案,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拟订减重代谢术后患者饮食与营养康复方案初稿。2021年7月—9月,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征询专家意见,形成减重代谢术后饮食与营养管理方案终稿。结果 2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27和0.578(P<0.01),最终形成的减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