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球作为蕴含西洋文化的现代体育项目传入我国已超过百年,然而介于其出身“名门望族”所赋予的阶级属性,清末民初一直局限于军阀、政客、商人组成的所谓上流社会之中,发展速度极为缓慢。新中国成立之后,举国体制发挥职能实现了我国竞技网球的基础队伍与设施建设,并在亚洲范围之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较高的运动成本成为制约其融入群众队伍的障碍。当中华民族昂首步入21世纪,中国竞技网球积淀了半个世纪的潜能得到爆发,2011年罗兰加洛斯球场李娜高举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冠军奖杯的一刻间举国上下为之欢呼雀跃、弹冠相庆,这项源于西方的古老体育项目已经开始融入国人的精神脉络,国民经济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参与运动成本过高的门槛,网球开始走入了普通群众的体育生活,其影响力也随之飙升。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影响力能够通过自身的提升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是拥有巨大无形力量的。基于我国网球运动发展已经形成了影响力的社会现实,本文将影响力作为突破口,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学的视角探究网球运动形成社会影响力的理论基础。社会学的视域下,网球是西方文化和思潮的传承,是人类历史片段的记述,是肢体美感的呈现,是强壮体魄的手段,是休闲交际的平台。教育学的视域下,网球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参与热情,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协调发展,能够塑造严格自律、果敢机智等品质养成。文化学视域下,网球除去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传统属性,作为西方艺术、礼仪等文化现象来加以解读,成为一种具备深厚影响力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国网球社会影响力的出现绝非偶然,主体特征的强身健体性、休闲娱乐性、社会交往性、表演艺术性、创造竞技性满足了马斯洛层次理论描述下人类的需求,客体特征的现代体育传播的有机融入、先进训练与科研手段的积极应用、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诉求推动了主体特征的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网球社会影响力形成的推动力量。遵循客体特征,认为增强网球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服务意识、大力发展网球产业,提高网球的市场经济地位、突出网球运动蕴含的人文教育价值成为提升当代中国网球社会影响力的策略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