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典型膜性肾病(Atypical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M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nephropathy, IMN)相比较,为临床合理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行肾穿刺活检术确诊的192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患者(其中AMN76例,IMN116例)的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1.我院同期肾活检976例,病理类型为MN者228例,占22.37%。其中AMN为91例,占MN的39.91%,IMN为137例,占MN的60.09%。2. AMN患者的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8:1,IMN患者的男女发病比例约为2.43:1。两组患者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76例AMN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74±17.74岁,116例IMN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62±12.06岁,AMN组的平均发病年龄小于IMN组,两组平均发病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MN的高发年龄为31-40岁,IMN的高发年龄为41-50岁。4.76例AMN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7例(70.7%),急性肾衰竭4例(5.3%),慢性肾衰竭2例(2.6%);伴有高血压31例(40.8%),镜下血尿65例(85.6%)。116例IMN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2例(72.4%),急性肾衰竭5例(4.3%),慢性肾衰竭3例(2.6%);伴有高血压50例(43.1%),镜下血尿84例(72.4%)。两组间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以及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镜下血尿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N组镜下血尿发生率高于IMN组。5.AMN组与IMN组的血尿素氮及肌酐平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尿酸、视黄醇、胱抑素C、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甲功T3、T4的平均水平在正常范围;血甘油三酯、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IgG及TSH的平均水平高于正常值,血白蛋白低于正常水平,两组上述指标平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MN组平均尿蛋白定量、TSH高于IMN组,血白蛋白低于IMN组,AMN组CRP平均水平高于正常,IMN组在正常范围。6.76例AMN患者光镜下肾小球硬化35例(46.1%),钉突形成34例(44.7%),肾小球炎细胞浸润14例(68.4%),肾小管-间质萎缩44例(57.9%),间质炎细胞浸润52例(68.4%),纤维化47例(61.8%),肾血管小动脉异常34例(44.7%);116例IMN患者光镜下肾小球硬化57例(49.1%),钉突形成26例(22.4%),肾小球炎细胞浸润26例(22.4%),肾小管-间质萎缩71例(61.2%),间质炎细胞浸润75例(64.7%),纤维化72例(62.1%),肾血管小动脉异常46例(39.7%)。两组光镜下钉突形成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76例AMN患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沉积分别为75例(98.7%)、42例(52.6%)、52例(68.4%),补体C3、C4、C1q、 FRA的沉积分别为68例(89.5%)、56例(73.2%)、53例(69.7%)、34例(44、7%);116例IMN患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沉积分别为114例(98.3%)、39例(33.6%)、54例(46.6%),补体C3、C4、C1q、FRA沉积分别为92例(79.3%)、56例(48.3%)、53例(45.7%)、40例(34.5%);两组比较免疫球蛋白IgA、IgM及补体C4、C1q、FRA阳性沉积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MN组高于IMN组。AMN与IMN电镜下均有肾小球基底膜的不规则增厚,上皮细胞弥漫足突融合。AMN组有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IMN组无上述改变。两组均未见肾小管、间质的特殊病变。结论:1. AMN占MN的比例高达39.91%,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青年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小于IMN,镜下血尿及钉突形成率高与IMN,提示AMN可能为一种独立的MN。2. AMN与IMN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差异,提示不能据此鉴别AMN与IMN。3. AMN与IMN病理均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AMN钉突形成及免疫球蛋白IgA、IgM与补体C4、C1q的阳性沉积率高于IMN,电镜下有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且电子致密物呈现多部位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