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员自杀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认识史上,机械论、生机论、整体论、非线性科学生命观从不同角度对生命的本质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判定死亡的标准不同,死亡的含义也不一样。较被普遍接受的自杀定义是自杀是一种社会异常行为、自杀是一种精神疾病、自杀是一种生理疾病三种观点。宋人对自杀的认识和当今对自杀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宋代自杀官员包括皇帝、宗室、外戚、一般文武官员、后妃和宦官。一般文武官员自杀人数最多,其中主要是尽节自杀,故而金、蒙(元)入侵时是宋代官员自杀的高峰期。导致宋代官员自杀的原因既有政治、经济、日常生活等社会原因,也有心理原因和生理原因。有的宋代官员自杀动机不强烈或由于其他人的阻止往往造成自杀未遂。对自杀者的救治,宋代形成了较为科学而且有效的理疗抢救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和针灸手术方法。儒家认为人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不同境界的人对生死的认识及对待生死的态度是不同的。自然境界的人对生死及其意义没有清楚的了解,只是顺其自然地活着;功利境界的人对生死有相当的了解,因而会产生死亡恐惧;道德境界的人把个体生命融入了人类社会这个大生命,对待死亡的态度一是生作死息,一是成仁取义;天地境界的人既不反对死、逃避死,也不反对生、逃避生,生死都只是顺化。宋代官员深受儒家思想熏染,多走出了自然境界而达于道德境界,故可以为国家、社会、民族、仁义道德而抛弃“小我”之生命。但“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所以支撑整个国家、社会的包括生死观在内的儒家价值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有一个重建过程。宋朝政府实行的崇文抑武政策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前提,对尽节者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的封赠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直接动力;而文人圈中对风节的激励及民间对“忠臣”的崇祀为这一过程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此外,宋代官员自杀者众多也是仿效的一个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明末清初松江士人的游宴活动,来探讨在这一社会变动时期士人群体活动的特征。首先,将松江士人的游宴与松江的地域特征联系起来,以时间为序将之分为三期,明代中后期松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