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切是当代南非著名小说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于200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生长在南非这个拥有漫长种族隔离历史的国家,库切的作品大都以发生在南非殖民地的各种冲突为背景展开叙述。他的代表作《耻》发表于1999年。小说以处于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为背景,描述了白人知识分子在转型时期的南非所遭受的生存困境,体现了库切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思考和关注。鉴于库切作品中涉及了丰富的伦理道德因素,本文拟用2004年我国著名学者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作为切入点对《耻》进行阐释,并采用李定清教授提出的理论框架: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个层面上探究作品表达的道德倾向,揭示作家的伦理道德观。论文由五部分组成。引论部分首先概述了库切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本文拟讨论的小说《耻》的主要情节内容,进而介绍了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最后对库切的作品做了国内外文献综述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探讨了库切在人与自我这一关系层面“求圣”的伦理诉求。第一小节阐述了大卫通过自省、自律,摈弃自我欺骗,抛开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身体欲望为行动准绳的旧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悔改,完成自我觉醒,达成道德进步。妓女索拉娅以及大卫的女儿露西的自我完善构成了本章的第二部分。自我剖析、自省、自律、自我完善等是库切在其文学世界塑造的实现“求圣”之法。第二章探求了库切在人与社会关系上“求真”的伦理追求。库切如实刻画了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的社会现状:以白人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已经不复存在,人们陷入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道德混乱中,政治虚伪性无处不在。但是库切并没有放弃这个社会,他塑造了露西这一形象作为种族和解的希望,并指出唯有爱、团结以及真心的宽恕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和进步。第三章详细分析了库切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层面上的“求和谐”的伦理主张。库切是一个非常关注动物权利的作家,这种倾向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本章主要通过大卫对动物态度的转变和他对动物安乐死话题的思考这两个方面来论证小说《耻》中体现的库切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希冀。结论部分简要总结了前三章中库切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求圣、求真、求和谐的伦理道德主张,并指出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库切通过写作抒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建立在爱、平等、和谐基础上的、能够体现人性价值的新伦理的呼唤。该论文通过运用文学伦理学这一文学评论的新方法证实了库切作品的多重阐释空间并指出了库切对于人类构建人文精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