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指出,基层共青团组织是本次共青团改革的重点对象,也是共青团未来的工作重心。但许多研究表明,当前基层共青团组织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势必对改革措施的落实形成阻碍。且导致基层共青团组织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仍不清楚,无法为共青团改革方案在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推进及落实提供有力依据。因此,评估共青团改革措施在基层共青团组织的执行效果、查明产生执行偏差的主要成因尤为必要。本文以政策执行理论为理论工具,选取吉林省N县团委及其下属团(工)委、团(总)支部所执行的“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与“调整机构与人员编制”两项政策为案例,评估基层共青团组织改革的执行过程及执行效果,采用“模糊-冲突”模型分析政策执行模式及产生执行偏差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构建合理可行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参与者间的互动两条建议,旨在优化改革措施在基层共青团组织中的推进模式。本文得出的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首先,“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政策执行过程较为波折,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执行过程中经历了拖延、纠偏、敷衍执行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与青年的联系与互动,但存在政策考核指标作假、开展活动形式化并缺乏针对性、督导检查失真等问题;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执行“调整机构与人员编制”政策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团干部队伍空壳化、老龄化严重,并且当地党委的编制与经费有限,导致改革执行过于形式化,实际执行情况较差。其次,“模糊-冲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共青团改革政策的执行效果受政策属性——政策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影响,政策执行者会根据政策属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执行方式,使政策目标以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共青团改革政策的执行模式之间可动态转化,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会根据阶段性执行效果对政策的模糊性和冲突性进行调节,使一项政策在执行的不同时期中存在不同的执行模式,且不同执行模式间可互相转化。最后,共青团改革政策在基层推进时要想缩小执行差距,政策制定者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体系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与政策执行者充分互动,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政策执行者应拥有一定的空间及试错机会,在顾及自身利益时还应具有共治理念和公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