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判定并统计长春市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情况及中医体质分布类型,探讨骨密度、骨代谢血生化指标、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明确OP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及早期干预时间点,初步建立OP中医早期辨识方法。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间长春市45个社区的常住中老年居民1786例,填写全国骨质疏松症病证结合前瞻性社区队列研究病例报告调查问卷表,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调查统计中医体质类型。双光能X线吸收检测法测定受试者的腰椎及左髋骨密度(BMD)T值、Z值,检测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钙素(OST)、肌酐(CR)、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血磷(P)、血镁(Mg)、血总钙(Ca)、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25-羟基维生素D(25(OH)D)等骨代谢指标,分析骨代谢指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OP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关风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786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65(62.519±8.149)岁,其中男性454例,女性1332例,正常组343例,减少组831例,疏松组612例。研究表明,年龄越大,骨量丢失越重。女性骨量丢失情况相较于男性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及吃剩菜频率与骨量情况成负相关,夜间睡眠时间与BMD值成正相关。此次调查的骨代谢指标中,CR值越小,BMD丢失越多,呈下降趋势,β-CTx、OST、CR、PTH、ALP、P、Mg、PINP值越大,BMD丢失越多,呈正相关,Ca和25(OH)D总量的含量在各年龄段中无差别,统计无意义(P>0.05)。经共线性诊断,发现β-CTx、PTH、ALP、P、Mg、Ca、25(OH)D具有较强共线性,排除各混杂因素后,发现年龄、性别、OST、PINP是BMD的影响因素,并且呈负相关性,CR、体重亦是BMD的影响因素,但是呈正相关。同样情况下,女性相较于男性,患OP的风险更大。骨量正常人群占比19.2%,平和质人群占比较大,其余8种偏颇体质人群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体质类型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值均在骨量峰值左右波动。骨量减少人群比例为46.5%,不同性别的体质分布大致相同,偏颇体质均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其突出表现。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4.3%,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5种偏颇体质是OP影响因素,根据OR值排序,由大到小分别为痰湿质>特禀质>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以平和质为基准比较,在各体质类型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度中,气虚质的危险度是其的3.5倍,阳虚质为2.9倍,阴虚质为4.4倍,痰湿质为7.8倍,特禀质为5.7倍。结论:长春市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为3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春市中老年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及运动量、适当减少吃剩菜的习惯及减少吃腌制食物的频率,保持夜间睡眠充足。长春市各社区中骨量正常人群的体质类型是平和质,初步认为平和质是OP的保护体质,偏颇体质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骨量异常人群大多数偏颇体质类型是均以阳虚、气虚、阴虚证候为主要表现。在社区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筛查防治中建议将OST、PINP、CR这三种骨代谢指标作为常规检测,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将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作为骨量异常人群重点防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