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在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前位,肺癌患者常有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激活,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不仅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还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检测凝血功能对预测肺癌患者发生血栓的意义,从而为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1.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的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251例,资料内容包括肺癌患者在入院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PLT、PT、PTR、INR、APTT、FIB、TT)、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等。同时,本研究选取了同期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非癌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首先对比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凝血指标的统计学差异。2.其次再对比肺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别与凝血指标的关系。3.最后再进一步分析PLT、FIB、INR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得出结论。4.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用中位数(Media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X2)检验;并用秩相关方法分析PLT、FIB、INR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肺癌组的PLT、PT、PTR、INR、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年龄<60岁肺癌患者相比,≥60岁肺癌组的PT、PTR、INR、APTT、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男性较女性患者相比PT、APTT、TT延长和INR、PTR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男性患者较女性更具活化凝血级联反应趋势,肺癌合并血栓形成在性别上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小细胞肺癌凝血指标水平高于非小细胞肺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较腺癌的各指标(除TT外)水平升高(P<0.05),肺腺癌病理新分型的凝血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肺癌患者的PLT、FIB水平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肿瘤大小≥5cm的FIB水平显著增高,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凝血指标PLT、FIB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PLT、FIB、INR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PLT与肺癌TNM分期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4.FIB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P<0.05);5.INR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的分期、肿瘤大小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相关性(P>0.05)。[结论]1.肺癌患者血液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失去动态平衡,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2.年龄≥60岁、男性、肺鳞癌、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5cm、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明显,更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3.血小板的增多水平与肺癌患者的TNM分期越晚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状态有关;4.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利于促使肺癌的进展;5.INR的增高与年龄≥60岁、男性、鳞癌、肿瘤≥5cm、Ⅲ-Ⅳ期的肺癌患者相关,需警惕慢性DIC的发生;6.及时检测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并及时采取个体化、系统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利于改善肺癌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