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都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宏观环境的变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推动了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形式,但也导致了农业“空洞化”等问题。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要兼顾农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湖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在占全国不到2.1%的国土面积土地上养育了全国5.2%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0.25公顷的水平。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湖南省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方面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待业人员数量较大,加剧了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农民在城市的就业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又削弱农业的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影响了农村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能够积极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加大劳动和技术密集的牧渔业比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就业。本文梳理了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如剩余劳动力测算、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和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等;讨论了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湖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规模变化,测算了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并总结了湖南省农村劳动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结合湖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针对当前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本文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相关建议与措施,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合理的转移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