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参与式艺术中的实践现场与传播现场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mma88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条反思现代性的线索,参与式艺术一直潜藏于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之中,并时常伴随着社会运动进入艺术史。参与式艺术的实质在于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行动,以参与的形式介入到社会系统的建构之中,于审美、伦理和政治之维形成干预,在不同的存在情境中与问题形成另类对峙,具有话题性和事件性。人与社会关系则构成了参与式艺术媒介与材料的核心。参与式艺术是一种反物化的,去中心的,在地开展的,浸入式的现场性艺术。而这种现场性则是通过实践现场与传播现场来架构的。在实践现场中,审美的主体与客体以及在地性的现场生成是两个主要问题。从杜尚的现成品概念,到博伊斯的“社会雕塑”,通过对场域的界定,审美主体与客体间的界限被打破,社会作为概念上的现成品进入到艺术项目当中。而参与式艺术“在地性的现场生成”,则是让艺术家/参与者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面对具体问题,在真实的社会空间中直接行动,与此时此地发生联系。在地性的实践现场是具体的、清晰地、可描述的,它有明确的语境、边界、主体和客体,是参与式艺术发生的第一现场,是实践的基础。在传播现场中,媒体不仅是实践现场的催化剂,而且能够作为艺术参与的途径,以及艺术家创作的话语方式,是参与式艺术发生,讨论与展览的现场。传播现场首先体现出它对构筑作品自身的作用:作品作为一种反物化的媒介,是在不断地传播过程中发酵并显形的,事件、关系等抽象的事实通过媒体的传播生效了,成为作品本身。其次传播现场承载了展览现场的功能。由于参与式艺术作品介质的反物化性,亦使展览空间虚拟化与多维化,进而带来观看方式的改变。这种由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的衍生、变革和发展也使得参与式艺术能够拓展其空间维度,呈现更为多重的可能性。《六环比五环多一环》是一个针对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在地调查项目。在项目中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实践现场和传播现场的呈现,以及二者间的前后关系。于实践现场,艺术家以沉浸式的参与方式,通过对边缘叙事的挖掘与梳理来唤起人们的感官。与此同时,经由网络上的信息传递,讨论互动与媒体宣传,作为第二现场的传播现场让作品更加的饱满,显形并生效。两个现场互相呼应,层层递进,是一个完整展现参与式艺术工作逻辑的典型案例。
其他文献
公元一九四九年后,“工笔重彩画”——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清新而富有朝气的称谓横空出世。为这个古老而年轻的画种命名并领导其复兴繁荣的,正是对现代工笔重彩画发展历史产生重要
期刊
出生于1936年,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西班牙画坛崭露头角,九十年代开始获得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始终以其情有独钟的具象写实语言倾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