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这一课题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此课题产生至今,一直受到各方学者的关注,这不仅仅与其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有关,还因为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也为国内外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国内外学者针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学术界将公司治理机制划分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包括董事会结构、激励机制和股权结构等,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包括法律机制、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监督机构等。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相比,内部机制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讲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也更具有实际的意义。究竟什么样的治理机制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选取什么样的指标对公司业绩进行衡量以及选定的公司治理机制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均是公司治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选取国内172家制造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匹配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公司治理剩余这一衡量公司业绩的创新型指标,建立了控制变量间动态内生性问题的实证模型。最终得出结论,上市公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匹配程度越理想,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当上市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匹配程度不理想时,执行董事比例变量和高管持股比例变量将与公司业绩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可以通过提高执行董事比例变量和高管持股比例的方法,来削弱两权匹配程度不理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公司业绩。除此以外,本文还通过对不同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最终体现出系统GMM估计方法在处理公司治理相关的动态内生性问题时所特有的优势。文章的最后对今后的公司治理研究进行了展望,期待从税收筹划这一新的视角为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带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