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辈们留下来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山东曲阜的“三孔”、甘肃敦煌莫高窟、北京颐和园及天坛、明清皇家陵寝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它们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毋庸讳言,在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重利用轻保护,重开发轻保护,我国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有关法律、法规,但目前在不少方面显示人们的文化遗产意识还较薄弱。进入21世纪,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设置了历史课程选修模块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这向我们高中历史教师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如何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保护文化遗产、繁荣民族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高中历史新教材融入了学习、认识、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新理念,不仅宣传中国文化,也介绍外国文化。这就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因素,以适当的形式导入文化遗产概念并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意识。同时,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地方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以增强培养文化遗产意识的效果。本文试图就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学科)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文化遗产意识做粗浅的探讨与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缘由、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体部分。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的个人访谈为前提,阐述了培养高中生文化遗产意识的理论基础、主要原则、实践方法;在挖掘、整合历史教材渗透点的同时,重点对培养高中生文化遗产意识的主要路径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检测与反思。主要对培养高中生文化遗产意识的教学实践进行检测与反思,并围绕如何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文化遗产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